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犁頭藤草藥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三公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三公(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系統人在亮劍,暗助晉西北鐵三角逍遙王養成記我剛中狀元,大周要亡了?召喚系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大明,你的崇禎回來了梢明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紅樓恩孝侯殺殺人,泡泡妞古今交換,我成了女帝背後的男人明末大文魁三國:箱子裡的皇城興漢季洗盡鉛華軍旅:說好體驗生活,你成將軍了家族式造反明末,從草原崛起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當濟北國相陳珪的絕筆請罪表和郡國署衙聯名的平賊策順著濟水直送京都,朝野上下掀起了巨大風波。

誰都沒料到在帝國內部,竟然不聲不響聚起了這般兇橫的賊寇。到現在光二千石的方面大員就已經死了三個了,而要知道,帝國總共不過才一百零六個郡。

原先像中常侍張讓等還將這夥賊寇視為癬疥,覺得只要泰山附近幾個郡的太守聯兵就能剿滅,但現在看,已經不能將泰山賊視為尋常賊寇了。

說實話,這也不怪張讓顢頇,因為像中常侍張讓這樣想法的大臣不在少數。本朝民亂盜賊蜂起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有一些山賊、海寇、蠻夷禍亂數郡的,但只要朝廷派一員能吏做太守,然後就輕鬆將之剿滅。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 安裝最新版。】

只是現在不管用了而已。老辦法不奏效,那就要討論新辦法了。所以,劉宏就將幾個重臣都喊進了宮,討論剿賊之策。

這種大造大疑基本上就是和三公以及尚書令四人商議,所以當小黃門傳旨後,太尉楊賜、司空張濟、司徒袁隗和尚書令曹鼎四人就入了宮。

之所以喊三公來,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事權,而是單純因為軍國大事都需要和三公這樣的百僚之首取得共識,真正下旨的還是尚書令。

實際上,本朝的三公也就剩下了議事的權力了,和他們前漢的丞相比起來,一個天一個地。前漢的丞相那是真的外朝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也正因為權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出現了昭帝時霍光、成帝時王鳳之專權,最後演化出王莽這樣的篡漢之臣。

所以光武得天下後,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竊命,雖置三公,政不任下,事歸臺閣,三公之職,不過是備員而已。

其實從入宮的三公的背景也可見三公之虛。上面太尉楊賜、司空張濟、司徒袁隗,三人皆為儒生,而前漢的丞相在漢武帝以前皆為功勳列侯之後。前者不過片紙可退,而後者卻能制衡皇帝。

但有一說一,防範出現王莽這樣的權臣的確是分列三公的開始原因,但其能維持一百多年,其原因就不是這個了。

人常說以史為鑑,好像人真的可以從歷史中獲得改變一樣。

但實際上這種以史為鑑的作用也就光武和明帝這種直接經歷過的才有感觸,後代皇帝也只能靠書本、口頭回憶間接得知,往往不以為意。

比如光武也反對外戚專權,覺得王莽能代漢的起點就是王鳳以外戚專權,但實際上呢?明帝還能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而到了章帝時,即便有大臣以田氏篡齊,六卿分晉,王莽篡漢的教訓來警戒外戚,掌帝依然寵幸外戚竇憲,許其管掌機密,也開了本朝外戚專權之風。

所以啊,人如果真的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那也不會讓歷史變成了迴圈。

背後的原因啊還是因為三個人辦事比一個人辦事要合理。過去丞相一人,事情繁複,也沒個責任。而現在三公一人監督一部分事,有分工就有責任。

比如這個最先進宮的太尉楊賜,他就掌四方兵事功課,然後每年根據考核對其賞罰。這裡的四方兵事呢,主要是對邊郡長官的考察、監督。除了對邊郡二千石監督外,太尉還監督太常卿、光祿卿和衛尉卿三卿工作。

但上面這些其實都是虛的,太尉這種三公最被人看重的還是可以徵辟屬吏,這是可以讓人做官和更進一步的權力,往往只要做一任三公,就能培養十幾個門生故吏,所以啊,要想成為士卒領袖就必須家裡出過三公,這樣才會有足夠多的追隨者,是以即便三公每每要替皇帝背鍋,甚至到了劉宏這代,當三公還要再花一筆錢,也還是有那麼多人趨之如騖了,背後的根子就在這。

楊賜是

目錄
反派:公主偷聽我心聲,人設崩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