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馬里亞納大海戰(第6/8 頁)
空作戰中,美軍第 1 大隊的“大黃蜂”號航母上的 F6F 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巡邏時,率先發現來襲的日軍飛機。在隨後的空戰中,該大隊的戰鬥機共擊落日軍飛機 32 架。其中,部分飛行員創造了個人擊落多架敵機的戰績,如某飛行員在一次出擊中擊落了 3 架零式戰鬥機。
- 美軍在艦載機攻擊日軍艦艇時,俯衝轟炸機的投彈命中率有顯著提高。以對“大鳳”號航母的攻擊為例,Sb2c 地獄俯衝者俯衝轟炸機從平均約 4000 米的高度俯衝而下,投彈角度控制在 70 - 80 度之間,在多次攻擊中,有超過 30%的炸彈直接命中或近失命中目標,對航母的飛行甲板和上層建築造成了嚴重破壞。
- 在艦艇火力方面,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的防空火力在整個海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以一艘克利夫蘭級巡洋艦為例,在一次日軍飛機空襲中,其 40 毫米“博福斯”炮在 10 分鐘內發射了超過 1000 發炮彈,有效攔截了日軍的攻擊波,擊落了多架敵機。
2. 日軍作戰細節與資料
- 日軍在 6 月 19 日的第一波攻擊中,出動的 69 架飛機來自不同的航母。其中,從“隼鷹”號航母起飛的 21 架零式戰鬥機在接近美軍艦隊時,遭遇了美軍戰鬥機的攔截。在激烈的空戰中,零式戰鬥機雖然機動性好,但由於美軍戰鬥機的火力優勢和數量眾多,日軍這 21 架戰鬥機損失了 16 架,只有 5 架勉強逃脫。
- 日軍的 99 式艦上轟炸機在攻擊美軍艦艇時,由於受到美軍防空火力的壓制,投彈精度大幅下降。在對美軍第 2 大隊的“邦克山”號航母的攻擊中,出動的 27 架 99 式艦上轟炸機僅有 7 架成功突破美軍防空火力網投下炸彈,但都未命中航母,只是在航母附近海域爆炸,對航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 在日軍艦隊的防禦方面,“愛宕”號重巡洋艦在遭受美軍空襲時,其 203 毫米主炮雖然對空有一定的射擊能力,但效果不佳。在整個海戰中,該艦共發射了約 120 發主炮炮彈用於對空射擊,但只擊傷了 2 架美軍飛機。而其 25 毫米三聯裝高炮在防空作戰中雖然射速快,但由於炮彈威力較小,對美軍艦載機的攔截效果有限。
十一、戰役中的新技術與新戰術應用及影響
1. 美軍方面
- 新技術應用:美軍在航母上應用了新的彈射起飛技術和降落引導系統,提高了艦載機的出動效率和回收安全性。例如,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彈射器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艦載機加速到起飛速度,使得航母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派出更多的飛機參與作戰。在降落引導方面,先進的光學和無線電裝置幫助飛行員更準確地降落在航母上,減少了降落事故的發生率。
- 新戰術應用及影響:美軍採用的航母戰鬥群分散配置但集中火力的戰術,是對傳統海戰戰術的創新。這種戰術使得日軍難以確定美軍航母的具體位置,增加了日軍攻擊的難度。同時,美軍透過資料鏈等通訊技術,實現了各艦艇和艦載機之間的資訊共享,提高了作戰協同性。這一系列新戰術應用使得美軍在海戰中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自身優勢,對後續海戰戰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各國海軍研究和借鑑的物件。
2. 日軍方面
- 新技術應用:日本大鳳號航母的裝甲飛行甲板技術是此次海戰中的一個亮點。這種設計旨在提高航母對俯衝轟炸機和炸彈的防護能力,理論上可以抵禦一定重量的炸彈直接命中。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於設計上的一些缺陷,如通風系統和內部結構問題,導致在被魚雷擊中後,航母內部油氣爆炸,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 新戰術應用及影響:日軍的超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