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我能覺醒武魂 > 第171章 帕提亞國王**

第171章 帕提亞國王**(第2/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齒寒的道理,也曾有過出兵相助、共抗華朝的念頭。

然而,現實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原來,華朝的南海艦隊與南方軍區,正如同兩把鋒利的利劍,一邊在阿拉伯半島上揮舞,所向披靡;一邊則分兵進攻西奈半島,直逼埃及尼羅河中下游地區。

這些地域皆是羅馬帝國環繞地中海的珍貴領土,它們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更是連線地中海與紅海、大西洋與印度洋的交通樞紐,儘管彼時尚未有蘇伊士運河的便捷通道,但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物資的中轉與流通量依然龐大,使得這些地區經濟繁榮,富庶一方。

對於羅馬帝國而言,這些領地不僅是財富的源泉,更是其地緣政治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因此,羅馬不惜重兵把守,尤其在埃及與西奈半島,與華朝軍隊形成了緊張的對峙局面,兵力分配已然捉襟見肘,難以抽調去遙遠東方援助帕提亞帝國。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羅馬與帕提亞之間長久以來的領土爭端與歷史積怨。兩國間的世仇,如同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橫亙在雙方之間。

而羅馬帝國內部的***勢,也對此產生了深遠影響。攝政女王莫米婭,以其鐵腕手段掌控著帝國的實權,她的決策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與短期利益考量。部分元老院成員同樣目光短淺,他們非但未能看到帕提亞若亡,羅馬將獨木難支的危機,反而幸災樂禍,認為帕提亞的覆滅是其咎由自取,是對羅馬長期以來威脅的報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年僅16歲、並無多大實權的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提出派兵援助帕提亞的提議時,卻遭遇了無情的拒絕。他的聲音,在權力的殿堂中顯得如此微弱,無法撼動那些被私利與偏見矇蔽了雙眼的決策者。

最終,羅馬帝國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帕提亞,這一決定,不僅讓帕提亞帝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也為羅馬帝國自身的未來埋下了隱患。

羅馬帝國拒絕派兵支援的訊息,讓帕提亞的國王阿爾達班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彷彿四周皆是密不透風的黑暗,將他緊緊包圍,令他感到自己已走到了命運的窮途末路。

但那份深植於心的帝國榮耀與國王特權,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斷灼燒著他的靈魂,絕不允許他輕易地向華朝低下高貴的頭顱,將這份沉甸甸的祖宗家業輕易拱手讓人。

如今,華朝的軍隊已如烏雲壓境,兵臨城下,而西部山區更是被叛將阿爾達希爾的鐵騎牢牢封鎖,逃生之路已被徹底斬斷。面對這絕境,阿爾達班的心中卻湧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決絕與瘋狂。他決定,既然無法逃脫,那便索性放手一搏,哪怕只是短暫的輝煌,也要讓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歷史的篇章中。

於是,在華朝大軍即將抵達的前夕,七月初四日,阿爾達班舉行了一場空前盛大的登基大典。他身著華服,頭戴皇冠,在萬眾矚目之下,莊嚴地宣佈自己為帕提亞帝國的皇帝。這一刻,他彷彿真的成為了這片土地至高無上的主宰,即便知道這是帝國最後的狂歡,他也要盡情享受這份屬於皇帝的榮耀與尊嚴。

哪怕最終難逃亡國的命運,他也要讓世人記住,帕提亞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曾以皇帝之名,傲然屹立於世間,不比羅馬帝國、華朝的統治者稱號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