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泗水亭長(第2/2 頁)
後,往往要透過郡守、縣令,以當時的通用語言“雅言”口述給下級屬吏,再由下級屬吏翻譯成當地文字,予以傳達。
因此,是否懂得雅言,是否識字,就成為了能否充任基層屬吏的重要標準,否則別說傳達政令了,能否看懂聽懂都是個問題。
於是,在那個識字率普遍較低的年代,劉邦曾經讀過書的優勢,便得以凸顯了出來。
憑藉著讀書識字方便文書傳遞、政令傳達這個天然優勢,再加上祖上治理豐邑積累的威望和多年來在外行走積累的人脈,劉邦經過推舉後,順利透過官吏選拔考核,被任命為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
不同於後世的吏員,秦朝時期的亭長雖然官職不大,且不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免,但在任命後卻需要在朝廷備案,且配備有官印,俸祿亦由朝廷發放,因此劉邦倒也算是半個國家幹部了。
出任亭長之後,由於工作的關係,劉邦便搬到了泗水郡的治所沛縣居住,雖然每月僅有幾百錢的俸祿,但也總算不用再啃老了。
不過,平日裡除了忙於公事之外,劉邦並未放棄自己招攬“門客”的大業,雖然早年他也憑藉著為人豪爽講義氣,在身邊聚集了不少追隨者,但大多是盧綰、樊噲、周勃、王吸、召歐這些出身微寒之人,例如樊噲便是以屠宰為業的屠戶,周勃平日裡則依靠編織養蠶和別人辦紅白事時吹簫奏曲來謀生。
直到擔任亭長之後,劉邦才真正有機會接觸當地的上層人士,不僅由此結識了沛縣當地豪族雍齒、王陵等人,還與沛縣主吏掾蕭何、沛縣獄掾曹參、曾任廄司御後任縣吏的夏侯嬰、獄卒任敖等人交情深厚。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忙於全面推行改革的同時,也沒有留給百姓們太多休養生息的機會,由於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等軍事行動和修築秦直道、修驪山陵墓等大型工程,往往要從民間徵調大量役夫,而作為泗水亭長的劉邦,便也需要經常奉命押送當地役夫前往各地服役。
一次,劉邦押送役夫前往咸陽,途中正好遇見秦始皇的東巡隊伍,已經四十六歲的劉邦遠遠看去,只見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哎呀,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由此可見,劉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亭長,但他的志向可一點都不小。
多年後,當秦始皇再一次東巡之時,在他的東巡隊伍經過會稽郡時,也有一位年輕人得以瞻仰到了秦始皇的威嚴,併為此發出感嘆,“彼可取而代也!”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劉邦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對手,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項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