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披著宗教的外衣(第3/4 頁)
都沒發生這樣的事。
恐怕部落制時期,也都沒有那樣恐怖的事。
“那個地方我之前深入的瞭解過。”
馮建這時候開口說話,隨後開始給眾人講起了那地方的歷史。
“那地方最早是佛教的密宗。”
“在公元八世紀,密宗與本土的苯教權力鬥爭的時候,從阿三那裡請來了一個阿三教的高僧。”
“這高僧的名字叫蓮花生,而這高僧是阿三教溼婆派系的,這派系又叫骷髏派。”
“聽這名字,你們應該就知道是什麼德行了。”
“隨後漢傳佛教、印傳佛教、阿三教、苯教等宗教融合之後,就誕生了那地方獨特的教派。”
“而苯教,最早是高原薩滿。”
“也就是說,這新誕生的教派,把所有融合的宗教全部吸收了。”
“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全部都吸收了!”
“最後,這新誕生的教派,已經不能算是宗教了,只能說是披著宗教外衣的大奴隸主。”
“你要是說它勾結官府,那其實是在誇它。”
“教主在那個地方,已經算是皇帝了,因為那地方成了政教合一的組織。”
隨後,馮建給眾人講起了一個小故事。
“在十八世紀中葉的時候,乾隆皇帝當時聽了駐高原大臣的報告,都覺得那地方的地主和貴族太過殘忍。”
“要求那塊地方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突出駐高原大臣地位,削減地租,廢除私役,賑濟災民,減輕底層的負擔。”
“同時建立更明確的行政體系,進行財政監督,渴望高原“跑步建設封建主義”。”
聽到這最後,曾宇和羅陽等人忍不住的捂了一下臉。
跑步建設封建主義...
“歷史書上你們應該是學過的,就是駐高原大臣抽籤選高原教主。”
“這說明即使是清朝這個封建王朝也覺得高原這個政教合一組織太落後了。”
奴隸制?馮建是真的覺得那地方連中原的奴隸制都比不上。
因為中原奴隸制時期,都沒有那地方邪。
“凡事都是對比出來的,封建主義,確實是比奴隸制先進的。”
“封建反動,是相對於近現代的制度來比較的。”
李恩凡搖了搖頭說了這麼一句。
“還有一個我覺得值得拿出來說的事,就是很多人認為的布達拉宮非常的震撼和宏偉。”
“震撼確實是震撼,宏偉也確實是宏偉。”
“但仔細的想一想,為什麼在那麼高的高原上,在那麼貧瘠寒冷的土地上,在那麼陡峭的山岩上鑿壁會開建出那麼氣勢恢宏的宮殿群?”
“這背後的事...”
“秦始皇修長城與這一對比,我都覺得秦始皇善良。”
在座的所有人無奈的笑了笑。
確實是,凡事就怕對比。
你要以布拉達宮對比修長城這兩件事,是真的會覺得秦始皇善良。
或者說,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修長城,一個是修布達拉宮。
瞭解這兩件事背後的人,恐怕都會選擇修長城,而不是修什麼震撼宏偉的布達拉宮。
“最後的話,推薦你們不瞭解那地方的人,回去可以看一部電影。”
“六三年拍攝的《農奴》,這部電影講了許多那地方的事。”
“也基本都講出了許多年前那地方的壓迫。”
“血腥和邪惡的事肯定是沒有的,但做一個瞭解是非常好的。”
“當時我看了這部電影,是真的覺得那地方是全世界最落後的地方了。”
“原始部落在我看來,都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