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我的太爺爺是王守哲(第1/5 頁)
……
長寧衛新安鎮。
自開荒起迄今,已有近五十年了。
如今的新安鎮,已進入到了開發成熟階段,大大小小的農莊遍佈新安鎮。
除了世家農莊之外,還有一個個的村莊,依山傍水而建。所居住的村民,都是前期追隨王氏前來開荒的平民。
那些平民,都是來自於長寧衛或是附近幾個衛的窮困平民家庭,或是一些解除了契約的佃農家庭。遷徙開荒雖然危險,可一旦成功站穩腳跟後便能擁有不少自耕田家庭總收入能有質的飛越。
長寧王氏持開拓令於新安鎮開荒,並非就是說將整個新安鎮所有的土地都圈起來,成為王氏的私人農莊。
大乾國之所以鼓勵開荒,甚至會給予一些資金支援。主要目的還是開拓國土,增加整個人類的繁衍棲息地。因此,參與開荒的家族有權根據投入多寡,優先圈地打造農莊,卻也必須引導願意開荒的普通平民在此地繁衍生息。
此外,官府會根據世家間的協議劃分出世家轄地,所有轄地內的平民,都屬於世家轄地民。世家負有守土安民之責,同時也得負擔起收繳稅款等職責。
作為回報,世家轄地內的四成稅中,有一成稅歸當地世家所有。
由此可見,歸附於世家下面的土地和平民,叫做管轄地,而不是私人領地。只有那些得官府丈量登記,並且認可後的農莊等,才能算是世家合法的私產。
只是長寧王氏太過強大,地方官府的影響力已被降到了最低。只要不是違反國法,大部分狀態下,都是任由王氏擺佈。
好在長寧王氏並非那等對平民敲骨吸髓的惡霸型世家,反而對轄下平民們頗為照顧,有什麼發財的機會都想著他們。
新安鎮東浜村。
此處地處鎮子西北,因河浜與亂石丘陵較多之故,此處可開墾的良田比較細碎雜亂,不符合王氏大型農莊生產模式。
因此,有一群平民定居在此,在王氏的引導下進行拓荒。數十年的過去了,東浜村已經繁衍定居人口約一千三百人,其中少量良田以耕種王氏糧種,大部分劣等田被改造成了桑基魚塘模式。
魚塘養殖的魚,王氏魚檔會統一收購。而桑樹的品種,也是王氏提供的優質品種,養出的桑蠶成活率高,生繭品質出眾。
而生繭的銷量也不用擔心,姻親聯盟的聯合繅絲廠會統一收購。
因此,東浜村的村民們收入不錯,安居樂業下也願意將孩子們送進【村學】內接受啟蒙教育。
村學,乃是王氏與官府聯合辦理的啟蒙學堂,由【王氏族學】培養“先生”,在各村學輪值教學,給適齡學童普及基礎教育,只收取一些基礎費用,其餘錢都是王氏和官府補貼。
東浜村學,位於村口,乃是用上好磚瓦與洋灰所建。不算太好看,卻十分結實。
此時,約有七八十位學童,正在村學內認真地聽著課。
教室外。
一位身材微胖,約有五六十歲模樣的富貴男子,正在點頭哈腰地說道:“七小公子,咱們東浜村的村學,向來是新安鎮個村學內比較優秀的。每年都會有三四個優秀學童,考上王氏族學,每年都有人入選咱們王氏的家僕隊伍。”
如今的王氏家僕,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
想進入王氏家僕體系,可得在整個王氏族學中的成績比較優秀才行。他們未來的發展路線,也可以從侍女,小廝等活計幹起,隨後逐步走向管事類的管理崗位,或是大管事級的領導崗位。
除了家僕體系外,王氏還有家丁體系,家將體系。後兩者的成績要求略低,卻對血脈資質有較高要求。除此之外,還有王氏各類工種體系,代表的都是不同的發展方向。
被稱為“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