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宗教(第1/4 頁)
現代時空。
“我想問問你們,對宗教是什麼樣的看法?”
蘇軾問出了今天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這個時候的他還很年輕,對佛教和道教都有一些好感。
除此之外,蘇軾的外祖父、父母、妻子等主要親人都信仰佛教,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宗教?”
李恩凡想起歷史上原本的蘇軾,信奉儒、佛、道三家。
中年被貶之後,更是偏重於佛教。
“宗教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信仰。”
“我們歷史上信仰經過時間的變化,產生了獨一無二的政教一體化,宗教有了雛形,但是直接被掐滅了。”
“注意,這是說的是政教一體化,不是政祭一元制。”
“西方最早是教政一體化,教是壓著政的,所以,他們的信仰就孕育出了一個具體的信仰事物,就是宗教。”
“而我們國家,因為從顓頊帝“絕地天通”之後,政是壓著教的,哪怕是有著信仰,但是對上層,政的方面來說,教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
“就像是祭祀,那也是為了統治的工具罷了。”
“從顓頊帝的絕地天通,可以看作是君權政治的雛形。而西方的教政一體化,是神權政治。”
“所以,發現有什麼區別了嗎?”
“西方等地方的宗教,他們的宗教,是從底層開始孕育,但是完成的時候,是上層完成的。”
“這也就造成了西方那種環境,教慢慢的就壓過了政。”
“但,我們不是的,從最早開始,上層為了統治,對宗教的觀感,就一直是工具。”
“祭祀是這樣,儒學是這樣,佛教是這樣,道教還是這樣。”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宗教雖然能翻起一些風浪,但是永遠壓不了政。”
隨後,李恩凡從最早的祭祀文化開始慢慢的講起。
“我們的土地上,最早是二元制,部落的首領,掌管祭祀的祭司,他們都能夠插手部落的事務。”
“但從顓頊帝開始,絕地天通之後,部落的首領成了大祭司,對神權的解釋由首領來昭告天下。”
“祭司,就成功了一個工具人。”
“需要你的時候,會把你拿出來給全天下解釋,但不需要的時候呢?就養著你而已。”
“所以宗教在我們的土地上,最早從源頭就已經掐滅了。”
“信仰的,或者說信奉的,只有虛無縹緲的老天。”
“但天是一個很抽象的事物,它不是一個具體的代指,而西方信仰的,你們知道,那是一個具體的代指。”
“所以我們這片土地上,從很早開始,就很難誕生什麼宗教和教派。”
說完這些,李恩凡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
然後開始講起了佛教。
“佛教最早傳入中原,是在兩漢交替之際,洛陽的白馬寺一直被佛門弟子同尊為“釋源”。”
“但為什麼佛教在中原一直不興盛,到了南北朝的時候,就開始興盛了呢?”
“這就要說到東漢末年時期道教的黃巾起義。”
“道教,最早可以溯源到先秦時期,那個時候的諸子百家裡面的道家,就是道教的思想來源。”
“但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道家與道教是他們既相互聯絡又有區別。”
“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現代很多人對道教的觀感以及好感,其實是道家的思想,並不是道教的教義!”
“習慣上有時也稱道教為道家、黃老。嚴格來說,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李恩凡說到這裡的時候,語氣很是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