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第2/3 頁)
發大水,那裡一條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洩不出去。包拯一調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權貴侵佔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築花園、亭臺。包拯立刻下命令,要這些園主把河道上的建築全部拆掉。有個權貴不肯拆除。開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還強詞奪理,拿出一張地契,硬說那塊地是他的產業。包拯詳細一檢查,發現地契是那個權貴自己偽造的。包拯十分生氣,勒令那人拆掉花園,還寫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發。那人一看事情鬧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來,也沒有他的好處,只好乖乖地把花園拆了。
一些權貴聽到包拯執法嚴明,都嚇得不敢為非作歹。有個權貴想通關節,打算送點什麼禮物給包拯,旁人提醒他,別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潔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來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過官。端州出產的硯臺,是當地的特產。皇宮規定,端州官員每年要進貢一批端硯到內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進貢的機會,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貪汙一批,去討好那些權貴大臣。搜刮去的端硯比進貢的要多出幾十倍。後來,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間徵收端硯,除了進貢朝廷的以外,連一塊都不增加。直到他離開端州,從沒有私自要過一塊端硯。
那權貴聽了,知道沒有空子好鑽,也只好罷休。後來開封府的男女老少,沒有人不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民間流傳著兩句歌謠:&ldo;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rdo;(&ldo;閻羅&rdo;是傳說裡管地獄的神。)包拯對親戚朋友也十分嚴格。
有的親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點也不照顧。日子一久,親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敢再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為樞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裡的生活照樣十分樸素,跟普通百姓一樣。過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遺囑說:後代子孫做了官,如果犯了貪汙罪,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許葬在咱包家的墳地上。
由於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讚揚,在他死後,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ldo;包公&rdo;,或者叫他&ldo;包待制&rdo;、&ldo;包龍圖&rdo;(包拯得過天章閣待制、尤圖閣學士的官銜)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貴的故事,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的傳說,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
193 王安石變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雖然也用過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並沒有改革的決心,國家越來越衰弱下去。他沒有兒子,死後由一個皇族子弟做他的繼承人,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趙頊(音xu)即位,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時候才二十歲,是個比較有作為的青年。他看到國家的不景氣情況,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圍的人,都是仁宗時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這樣支援過新政的人,也變得暮氣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現狀,一定得找個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邊有個官員叫韓維,常常在神宗面前談一些很好的見解。神宗稱讚他,他說:&ldo;這些意見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說的。&rdo;宋神宗雖然沒見過王安石,但是對王安石已經有了一個好印象。現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寧做官的王安石調到京城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