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野外拉練前的準備工作!(第2/4 頁)
“而三稜軍刺因為圓柱形的結構,對於韌性上的需求自然就要弱很多,也因此生產成本更加低廉。”
“當然,這些都不是我們必須要換掉三稜軍刺的原因。
真正淘汰掉三稜軍刺的原因,只是因為它的功能太過單一,除了作為一柄刺刀該有的刺殺能力外,其他用途幾乎為零。
現在不是以前,單純的刺刀用途越來越小,大多數情況下,刺刀除了最基本的刺殺能力外,還需要有一定的工具刀作用。
特別是身處我們現在這種環境中的部隊,平時的拉練駐訓都需要一柄工具刀傍身,而三稜軍刺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功能。
這才是它真正需要被淘汰替換的原因,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在緊急情況下誕生的產物。”
解釋完三稜軍刺之所以被淘汰的原因,李剛還說了一些自己從其他方面瞭解到的知識。
比如,刺刀雖然看起來簡單,可它的生產難度卻絲毫不低。
在抗戰時期,我軍在那種物資極度缺乏困難的局面下,軍工廠依舊能簡單生產一些子彈和步槍零件,雖然比較簡陋,但好歹能用啊。
可刺刀卻不同,這東西看著簡單,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製造出來的。
當然,這裡說的是大規模製造,而非是零星幾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柄刺刀需要承受刺穿人體的力量而不折斷,所需要的工藝遠非想的那麼簡單。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的部隊在白刃戰時大多要使用大刀的原因。
無他,只因大刀我們自己就能大批次生產。
李剛所說的這些在真正的專業人士看來或許不算什麼,甚至連常識都算不上,可若是沒有來部隊,在座的新兵們又有幾個人有興趣和機會去接觸到這些知識呢。
新兵們對李剛所說的有關武器裝備背後的故事都非常感興趣,要不是休息時間有限,他們還想再多聽一些。
下午操課時間。
送走營長雷振軍後,葛洪濤總算是想起了賭約的事情。
正好,營長走的時候叮囑他儘快落實這件事情給偵察營多搞來幾個好兵苗子。
詢問了一下警偵連那邊,確定下午沒什麼事情後,葛洪濤將二排計程車兵都喊了過來。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帶人去新兵營地,而是,讓二排長帶著他們去距離團部不遠處的一個小河邊上等著。
隨著時間步入新兵連最後一個月,新兵們需要學習訓練的專案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了。
佇列、體能、戰術、射擊、投彈、防化……
只差最後的考核,以及新訓必備的遠距離野外拉練,這次新兵連的工作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考核,每個專案都有固定的指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而且,負責考核的人員都是團部直接安排,他一個新兵連連長想關心也沒用。
但是,野外拉練就不同了。
這個專案可以說是新訓的最後一關,也是新兵們下連之前最難的一關。
其他部隊的新兵連怎麼拉練,葛洪濤不知道也不關心。
反正,228團對於新兵拉練的標準一直都是最低一百公里以上且全程不允許進城,連路過城市都不行。
更準確一點來說就是,除了無法避免的情況下,他們全程都要保持在野外的狀態,腳下的路不能是平整寬闊的公路,而是,坑窪不平甚至沒有道路的山間小路。
一百公里山路和一百公里公路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其他暫且不論,光是如何保證物資補給應對沿途可能出現的意外,就足以讓人愁掉頭髮了。
葛洪濤和陸銘兩位連隊領導,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