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啟航(第2/2 頁)
,很是平和。
至於陸千陽,陸興華並沒有進行介紹。
丁市長也沒有在意,還以為是陸興華助理什麼的。
經過你來我往的一番拉扯,最終在龍港拿下了一塊總佔地30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雙方的目的都已達成,兩人握手言歡。
此時深城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一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為300——1000塊。
陸興華父子最終以450塊成交,30萬平方米就是1.35個億。
當然,這也不是一次性付清,第一次先要支付3500萬,剩下的一個億一年支付5000萬,兩年付清,當然利息不能少。
以國內的基建速度,半年時間就可以將廠房建設起來,這段時間剛好可以尋找裝置供應商及生產原料等。
對於鋰電行業,陸千陽還是比較瞭解的,畢竟是前世自己待了十多年的行業。
目前電動汽車的應用還不夠成熟,以現階段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做出來的電池一致性較差,不具備商業價值。
陸千陽準備先生產手機和筆記本等電子產品用的電池,等到合適的時機再生產動力電池,當然,研發倒是可以同步進行。
兩個公司,一個生產電池,一個做代工,剛好可以把自己生產的電池用在代工生產的手機、筆記本等上面,完美閉環。
中間少了運輸成本,價格肯定比其他廠商有優勢,不過前提是電池的質量不能太差,否則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買單。
這正是陸千陽最不擔心的地方,前世陸千陽重生前,手機電池的容量都已經達到五六千毫安時,反觀現階段的電池,只有可憐的一千多,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恰好陸千陽就知道一個配方,儘管只有3000左右的容量,但對比現在的也是綽綽有餘。
陸千陽也不會一出牌就是王炸,只會先生產出容量2000左右的電池。
畢竟領先別人半步,可以說是天才,領先一步那就是瘋子了。
原先的利益既得者,肯定不會允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
這個時間段的裝置基本是半自動,一臺小型的機器,一兩萬就可以拿下。
陸千陽規劃先搞一期建日產量30萬左右的廠房,後面再根據情況擴產。
目前裝置的效率大概是,一臺裝置白夜班加起來的產量是5000左右,需要的裝置就是60臺。
當然,這是裝配後面的裝置數量,前端和注液裝置並不需要這麼多。
前端裝置一臺一天可以生產5萬產量,只需要六臺就可以滿足需求,每一臺的價格大概在30到50萬左右。
整個電池的生產有十幾個工序,也就是說裝置成本一共需要花費大約二千五百萬。
前世陸千陽做的就是這一行,裝置採購的事情陸興華就讓他來負責。
陸千陽也不負眾望,辦得相當漂亮,原本計劃兩個月內簽訂技術合同,只用了一個月半就完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