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佈局(第2/2 頁)
景糊塗的大腦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是了,遼國已經是半遊牧半農耕國體了,他們種田的本事比起漢人也不遑多讓。
不過草原上可以耕作的土地不多,能製鹽的場地更少之又少,如果能打下滄州足以彌補一部分的劣勢,這樣每年在對外貿易上又能節約一大筆開支,把這筆錢轉做軍費,豈不美哉?
“若薛相所言不錯,東面戰場就不能把戰線放到太靠後了。”
趙景的目光在滄州地方來回徘徊,大腦迅速轉動,小聲嘀咕:“釣臺寨、港姑寨…堡寨雖多但守軍分散,難以抵抗十萬大軍侵入,北部也沒幾座可以堅守的城池。西邊與瀛、莫二州接壤,恐怕會有奇兵從側翼殺入戰場。最好的辦法估計還是要將軍民都收攏到滄州附近,依仗護城河作戰…”
沉思良久,趙景將剛才所思與群臣說了一遍。
對於他想要暫時放棄滄州北部的意思,群臣有贊同也有反對,如三司使王仁贍表示反對,因為臨戰時未戰而先退會降低士氣,並且會把壓力全都集中於滄州、鹽山等南部城池,一著不慎便可能戰敗,屆時遼軍定然會在瀛、滄二州之間建立聯絡,之後想反攻可就難了。
相對的,殿前都虞侯崔翰則贊成,依他而言,打仗最忌諱的就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最後能贏,前頭吃點虧也可以接受。
再者,我方提前把人口都遷走,堅壁清野不給遼軍留下一點東西,等他們跑到滄州時軍糧消耗甚大,只要在西邊派遣一軍攔截瀛州的補給隊伍,用不了多久遼軍定會斷糧,那時就是我軍反攻的時刻。
以他二人為首,群臣分成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趙景聽的頭疼,責令全員息聲,將最後的決定權交給曹彬。
眾目注視中,先前一直閉口不言隱藏存在感的曹彬緩緩開口道:“殿下,臣贊同您的提議,暫時放棄滄州北部,只是臣有些許需要補充的地方。”
“曹樞密無需顧慮,直言即可。”
“滄州地方水網縱橫,漕運發達,不善加利用多有浪費,臣覺得可以調水師入境,一部走無棣河入黃河流域,潛藏在南皮附近防備瀛州方向;另一部先直入渤海,再轉道水寨,該水寨周圍長滿蘆葦,且前面有座高山遮擋,遼軍應該發現不了。之後前後夾擊遼軍主力,如此勝算方能最大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