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兵分三路(第2/2 頁)
船隻,不管大不大,能乘人就行,僅一天時間便徵得大船過百;小漁船近千。
因為是休漁期,漁夫用不著船,索性把船交了出去。畢竟他們也不希望自己會跟燕雲百姓一樣變成遼屬漢民。
只是徵集民夫的難度要比趙煚想象中難得多,大冷天的大家都不想出門受罪,況且吃食還得自己準備。
得知這一情況,趙景馬上轉變思路,來了招以僱代徵,告訴大家現在出來破冰不是白乾,每日所需口糧都有朝廷承擔,戰事結束後再額外發給每人一斤米麵、七尺布料。
這個訊息上午剛放出去,下午衙署門口就擠滿了人,七嘴八舌的講個不停。
記名的吏員大喊:“大家不要急,一個一個來!”
宋民甲道:“大人,先把俺的名字記上,俺叫貞德秀,就住在西邊的小碧蓮子村。”
吏員:“好,記上了。”
宋民乙道:“我姓蕭,叫蕭黑梓,家住菜旭村。”
吏員:“也記上了。”
宋民丙:“窩…窩角孫…”
吏員汗顏:“不是,大爺,你都這把年紀了就別來湊熱鬧了吧,你聽聽話都說不直溜了。”
……
人數太多,衙署又陸續加派了七八個吏員記名,才堪堪抵擋住快要掀桌的人流。
這邊籌備的如火如荼,若漢遼方面突然來一句:天冷,不打了,回家睡覺。大宋軍民估計都得跑到他們家門口問候祖宗十八代。
因此為了不讓先人遭罪,漢、遼兩軍的大旗終於出現在大宋境內了。
東線方面,前排的一人端坐馬背上,嘴中邊出哈氣邊說道:“到底是中原,同樣是冬天,卻比大遼境內暖和一些。”
最前頭統帥咧嘴一笑,接話稱:“南朝佔了好地方,物產豐富、運輸發達,良田四處皆有,不像大遼,種地還需要往南邊靠。”
南朝即是遼對宋的別稱,因為宋位於遼的南部,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對關係來稱呼。
同時,遼朝也有自稱為“北朝”的情況,以此來強調自己相對於宋朝的北方地位。
然而,在一些文獻中,遼朝也有將宋朝稱為“汴寇”、“宋國”的記載,其中“汴”指的是宋朝的都城東京汴梁,而“寇”則帶有貶義,表示敵人或盜賊。
這些稱呼反映了遼朝對宋朝的複雜態度,既有一定程度的尊重,也有敵對和輕視的成分。
講話的二人僅看外貌年紀相仿,前者短鬚後者長髯,所穿甲冑類似唐宋結合,上部改造於唐時的“胸甲護具”,下部腿裙長短與宋甲基本一致,而胸前吊掛的大型圓護是遼軍獨有的不同之處。
眼下談話的二人皆不是泛泛之輩,短鬚者是遼朝中期名將耶律斜軫;長髯公則是正史中的“車神製造者”,遼朝中期第一名將耶律休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