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密室裡的資料(第2/2 頁)
被隔著了三間房。外間、中間,還有最裡間。
最裡間的屋子,沒有窗戶,形同密室,全封閉的房門,是開啟的。
左大軍找到了這裡,開啟了資料,卻沒有把資料帶走和銷燬。
資料依然擺在密室裡,櫃門開啟著,資料被很小心地取了出來,依然裝在那個幾乎完全褪色的黃色紙袋中。
袋子的封口,用來封袋的線繩,只剩下了比指甲蓋還短的一截。
袋子上面寫了幾個字。
xxxx礦井。
為了方便我們故事的講述,既然吳三把這個礦井取名伊鎮礦井,我們就用這個名字。
開啟袋子,伊鎮礦井的故事慢吞吞地出現了。
在八十多年前,那時的世界很動盪,處於戰爭之中。
鎮子被侵略者佔領,這些侵略者們,曾經對伊鎮礦井進行過一次開採;然後,北方的某個大國,也派學者進入過這個礦井。
最後,礦井被我們自己的學者勘探過。因此,關於伊鎮礦井,一共有三份資料。
三份資料的記錄時間,依次是八十九年前;七十六年前和七十年前。
第一份資料,當然是八十九年前的。
礦井的初步建設,都是在那時候完成。負責探礦和建礦的,是當時侵略到這裡的人。
他們有個專門的部門負責進行礦業的勘探。
m鐵地質調查所。
調查所來到這裡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找煤,而是找石油,後來在鎮上,開採出來煤炭。
煤炭的質量並不高,又因為位於林區的深處,開採煤礦所需要花耗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也在不斷地增加著。
開採時還出現了問題。
在一次開採中,某個開採面的礦井,突然間冒頂了。
很多人對於冒頂這個詞都不太明白,這是個專業術語,簡單的描述,就是塌陷了。
而且,開採出來的煤炭,質量非常差,這裡的煤,就是我們後來說的褐煤。
褐煤的品相很差,比當地其他礦區的煤的質量要差上不少,當時東三省的無煙煤即使裝上船運輸到其他的國家,塊狀的煤炭在卸船時,都能保持原樣;褐煤除了在燃燒時容易產生煙霧,燃燒時間短,還有非常糟糕的一點,褐煤一捏就碎,幾乎無法運輸。
這個礦井大概約有數百米深,是一個標準的斜井。
斜井的意思,就是以垂直到地面四十五度的斜線,一點點向下開採的。
煤炭最後沒有挖出來多少,但是在開採前,裝置都運輸來了,所以,開採裝置都全部安裝了。
但是被放棄的原因,如下寫道。
“該礦井出產的煤炭燃點相對較低,而且發熱量也是如此。最終選擇放棄開採。另外,礦井下方,洞穴橫通,風險極大。開採成本高,煤炭質量低。礦井下方,因為有自然形成的各種洞穴,建議封上礦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