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左祖棠穩如泰山(第1/2 頁)
在經歷了清軍一輪又一輪猛烈的射擊後,革命軍迅速調整戰術,以三人為一組、十人為一隊的方式,靈活地組成了數千個小分隊,如洶湧的潮水一般向清軍撲去,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且異常慘烈的白刃戰!
與此同時,革命軍的第三師與卜達率領的五千兵馬也廝殺在了一起。
只見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兵器相交發出的撞擊聲響徹雲霄。
而第三師無論是所配備的先進武器裝備,還是士兵們過硬的軍事素養及戰鬥能力,都遠遠超過了卜達手下那些初出茅廬的新兵蛋子。
因此,這場戰鬥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
卜達的軍隊剛一接觸到革命軍第三師那凌厲的攻勢,便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瞬間土崩瓦解,毫無還手之力。
真可謂是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一瀉千里。
坐鎮後方指揮作戰的喬松年在得到前方傳來的戰報後,深知卜達根本無法阻擋住從左翼襲來的革命軍銳不可當的進攻。
無奈之下,他只得咬咬牙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要知道,在如此混亂不堪的激戰之中,想要安全有序地撤退絕非易事。
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引發部隊內部的恐慌和混亂,進而出現士兵之間相互擁擠踩踏等災難性後果,從而演變成一場無法收拾的大潰敗。
然而,喬松年畢竟只是一介文官出身,對於行軍打仗之事並不精通。
儘管他意識到了撤退可能帶來的風險,但面對眼前嚴峻的戰局,除了撤退已別無他法。
於是,隨著他一聲令下,原本還算勉強維持著戰線的清軍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一時間,恐懼和絕望的情緒在軍中蔓延開來,士兵們爭先恐後地轉身逃跑,完全失去了組織性和紀律性。
整個隊伍就像是被狂風吹散的沙堆一樣,瞬間分崩離析,全線崩潰。
而這種混亂的局面一旦形成,就如同脫韁的野馬般難以控制,清軍兵敗如山倒,逃得漫山遍野都是。
一直在遠處密切關注著戰場動態的赫連城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禁大喜過望。
他當機立斷地下令麾下各個騎兵團將戰馬的馬蹄用厚布包裹起來,以防在追擊時因地面溼滑而摔倒。
緊接著,他揮舞手中的軍旗,帶領著剽悍勇猛的騎兵們如疾風驟雨般向著那些四處逃竄的潰兵衝殺過去。
因為在赫連城看來,這些狼狽逃命的潰兵可都是極為寶貴的人力資源,如果能將他們俘獲並加以整編訓練,必將極大增強己方的實力。
所以,絕對不能讓這樣一筆巨大的財富白白流失掉!
隨著河津之戰的落幕。
硝煙瀰漫之中,喬松年面色凝重地率領著所剩無幾、不足三千人的殘部,匆匆忙忙且略顯狼狽地撤退至臨汾府。
一路上,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但喬松年深知此刻形勢危急,容不得絲毫懈怠。
抵達臨汾府後,他立即奮筆疾書,一封求援信應運而生。
信中的言辭懇切而焦急,懇請清政府速速派遣精銳之旅前來增援。
然而,此時的清政府自身也是焦頭爛額,面對曾國潘與李紅章在西捻軍攻入秦地之時未能及時調遣大軍前往支援一事,正大發雷霆,並斥責道:“如今秦軍已然全線潰散,根本沒有其他可調動的兵力可用!捻匪四處流竄騷擾,簡直無處不是賊人出沒啊!”
如此一來,整個秦省仿若陷入一片混亂,幾乎淪為了捻軍以及各路義軍肆意馳騁的疆場。
此時此刻,放眼廣袤的西北地區,能夠真正形成有效戰鬥力的軍隊唯有金順、蘇倫堡、林之望以及陶茂陵所統領的那區區兩萬寧北軍。
但即便是這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