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完美阻擊(第1/3 頁)
一眼望去,東方的地平線上方,在厚重的雲靄邊緣,隱隱透出了光亮。
晨曦的來臨,從來不會一蹴而就。
但是,林間偶爾傳出的鳥鳴已預示著黎明漸行漸近。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紫金山東麓。
一條蜿蜒東去的林間小道,一行二十多人,藉著破曉的微光,在急速地向東行進。
單從這支隊伍的衣著來看,定會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果你僅僅是個看客,有人會忍俊不禁,有人會匪夷所思,還有人會疑竇頓生。
倘若和時下的局勢結合起來,你無論如何都不會輕看這樣的場景。
從他們疾行的速度,人手一支的步槍配置,你大概也能猜到,他們是去完成一項使命!
跑在隊伍最前邊的,是個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身著日軍少佐軍服,但和他這身打扮格格不入的是,他手裡拿的不是指揮刀,也不是手槍,而是一支長槍。
他身後的一行人,穿什麼衣服的都有,佔比最多的是國軍軍服,其餘的,全是百姓服飾,有棉襖、長褂、大衣、布衫,應有盡有,而顏色也是五花八門。
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手裡均提著步槍。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紫金山東麓的延伸段——馬群。
是的,這支隊伍,正是由剛成立才兩天的華幫抗戰大隊第一二小隊混編而成。
為首的那名年輕人,就是副大隊長曲思冬。
走在隊伍最後面的,則是相互扶攜的兩人——張遙和馮勇敢。
張遙穿著他自己的日本軍服。
張遙身體尚未康復,當曲思冬和他講了這次任務後,他一口答應,為了照顧他的行動不便,曲思冬特地讓他不用緊跟部隊,並命令馮勇敢陪伴左右。
馮勇敢本是第三小隊凌鼎天的隊員,考慮到他短跑速度快,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可能會發揮奇效,曲思冬還是決定讓他一起隨部隊行動。
馬群和紫金山近在咫尺,四周群山環抱,林木茂盛,風景秀麗。
公元1373年明洪武帝在此設立管理牧馬機構,牧養戰馬和皇家御馬,並按毛色分養大批番人貢馬,馬群因此而得名。
馬群歷史悠久不僅於此,秦代的驛道就穿過馬群老街。
而在距今900多年前,宋代在馬群即設有金陵驛。
……
三十分鐘後,華幫抗戰大隊的第一二小隊抵達了馬群古鎮。
和曲思冬腳下的林間小道同時匯入馬群古鎮的還有一條寬七八米的石子路,這條石子路就是寧滬公路。
馬群鎮則是過往車輛必經之路。
在鎮子西首,有一座寬不足五米、長度十五六米的百年古石橋,名叫青馬橋,橋下水流潺潺,橋的兩邊,是岩石嶙峋的山坡,西側陡峭,東側稍稍平緩,坡上參天大樹高聳入雲。
曲思冬一眼選中了此地。
他決定在此設伏。
仔細勘查了橋兩側的地形後,曲思冬命第一小隊隊長錢瑾餘帶領八名隊員埋伏在橋的西側山坡上,把敵人放進來,一旦車輛駛上青馬橋,戰鬥立即打響,他們負責射殺卡車上的警衛力量並斷其後路。而第一小隊剩餘的四名隊員補充給埋伏在橋東側的第二小隊,由曲思冬統一指揮。
曲思冬之所以加強了青馬橋東側的阻擊力量,主要考慮戰鬥打響後,第一小隊身處戰場的正面,時刻會面臨敵人的亡命突圍。為了防止對方車輛不顧一切的衝撞,曲思冬還讓隊員找來不少巨石和廢木料,盡數堆放在山坡上,只要槍聲響起,立即將它們推下山坡,在青馬橋的東首石子路上佈置成人為的路障,阻止敵方車輛逃竄。
這次的伏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