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第3/3 頁)
作為“始作俑者”,楊瓚默默退後兩步,下定決心,今後到翰林院點卯,見到謝狀元和顧榜眼一定繞道走。
必要時,值房都可以換一換。
又五日,天子除服。京城的酒樓茶肆重新熱鬧起來。
吏部批條終於下來,許楊瓚回家省親。
楊土高興得蹦高,楊瓚只能苦笑,身負皇命,不查清丹藥之事,一天都不能離開京城。
“四郎,真不能走?”
“不能走。”
楊瓚狠心搖頭,楊土垂下頭,再無心蹦高。
詔獄中,顧卿正翻看校尉呈上的口供。
宮中的道士僧人俱被押入詔獄,連日審訊,多數熬不住,膽子被嚇破,幾乎是問什麼答什麼。
供詞足有百頁之多,牽涉在京道士十一人,番僧十九人。西番灌頂大國師、憲宗信任的真人一併牽連在內。
更甚者,有僧道供出,太醫院內藏鬼蜮,診治先皇病情,方子雖然對症,用的藥卻有問題。
此事非同小可,非但顧卿不能決定,連錦衣衛指揮使牟斌都無法輕下論斷。
“來人。”
放下供詞,顧卿喚來一名校尉,令其迅速往楊瓚府上,將人請來詔獄。
“楊侍讀問起,便言事情已有眉目,請來相商。”
“是。”
校尉領命離開,不到片刻,另有一名百戶匆匆請見。
“千戶,數名番僧道人糾集獄外,意圖不明!”
番僧道人糾集?
顧卿沉吟片刻,當即按刀起身,道:“隨本官來。”
他倒要看看,這些僧道聚集詔獄,意圖為何!
詔獄門前,數十名僧道盤膝而坐,或執拂塵,或敲缽盂,唸誦經文聲不絕。
百姓不敢靠近,多圍攏在四周。
隨人群數量增多,有虔誠信徒認出僧人中有西番大國師,道人中有憲宗皇帝親敕封號的陳真人,當即跪地伏面,口中唸唸有詞。
京城之中,詔獄之前,從未出現過此等場面。
僧道不動不怒,只是安坐在地,一味唸經,縱然是錦衣衛也輕易奈何不得。
丹藥之事尚在暗查,僧道勾結藩王,只有口供,尚無實據。
詔獄前的僧道,雖有居心叵測之徒,亦有德高望重之輩。無憑無據,錦衣衛也不能當場抓人。否則,六科和都察院的上言能淹沒乾清宮。
見顧卿現身,番僧中一人眉眼稍抬,暗黃的眼底閃過狠意,嘴角現出一抹譏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