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第3/3 頁)
同韃靼鏖戰,兩人聚起的多是民壯,並無多少戰鬥力。唯一能同韃靼騎兵對抗的,只有錦衣衛鎮撫使和東廠密探。
這樣一支雜牌軍,自然擋不住韃靼鐵蹄,卻為張俊爭取了時間,儲存住邊軍主力。
戰後清點,都指揮使曹泰、遊擊將軍張雄戰死,邊軍戰死二千一百六十五人,戰馬損失六千五百餘匹。傷者無算。
韃靼乘勝劫掠,卻發現邊民多已躲入城中,除帶不走的鍋碗瓢盆,一粒穀子都沒留下。
原來,張俊出兵時,李進和劉清都沒閒著,遣人大量招募民壯,並告知邊民,韃靼將來,留在城外恐遭兵禍。
身處北疆,幾乎每年都要遭一回韃子。
無論耄耋老人還是垂髫孩童,都知曉事情厲害,見有邊軍同里長敲著銅鑼召集,二話不說,扛起糧食,趕著牲畜,抬腿就走。
房子被燒可以再建,傢什丟了可以再置辦,即便是糧食被搶,朝廷也會賑濟。若是人沒了,一切都將成空。
於是乎,張俊在前方苦戰,李進劉清在後方動員,裡外配合之下,韃靼打了勝仗,卻是半點好處沒得著。
惱怒之下,首領小王子下令,不走了!就地紮營,接著打!
事實上,他想走也不行,麾下的部落首領壓根不會答應。
出發前說得天花亂墜,什麼糧食金銀任搬,女人牛羊任搶。結果怎麼樣?人死了不少,連條羊腿都沒撈著!
總兵官張俊拼上老命,邊軍死傷慘重,韃靼也不是鐵打銅鑄,自然被砍死砍傷不少,粗算也達到千數。
這麼大的損失,不找補回來,可延汗的後院都要起火。
韃靼再次紮營,決意和邊軍死磕。
軍情愈發危急,張俊、李進、劉清都急得嘔血,連續向京城派遣快馬,目的只有一個:撐不住了,求增援!
接到飛報,內閣兵部繃緊神經,一致同意派兵。面對外敵來犯,內閣六部向來沒有腿軟過。
皇帝被抓都能另立新帝,大明文武怕過誰!
然在派遣援軍一事上,朝堂之上卻出現爭執。
從軍情考慮,兵部尚書劉大夏希望從太原、大同等地呼叫衛軍。內閣卻不同意,認為當派遣京軍。
劉大夏也是火爆脾氣,敢和內閣首輔劉健拍桌子的主,對方不給他一個合適的理由,堅決不肯讓步。
劉健氣得嘴皮子發青。
理由,什麼理由?藩王有不臣之心,一朝手握兵權,恐將為禍社稷?
這能說嗎?
說出去,不亂也會生出亂子!
就在劉尚書和劉大學士吹鬍子瞪眼,隨時可能擼袖子的時候,皇太子朱厚照突然橫插一腳,放言道:“兩位先生別爭了,孤要效仿太宗皇帝親征!”
劉健和劉大夏同時頓住,齊齊瞪眼,頭轉得快了些,差點扭到脖子。
“殿下?”
是他們年老耳聾,聽錯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