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110(第2/3 頁)
不化。
“天下有才之人何其多?例如王爺身邊的鄭和就很不錯。孟某不過有些小聰明,當不得大和尚青眼。”所以,還是找別人嗡嗡去吧。
“孟僉事此言差矣,貧僧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如當年貧僧確信王爺必得天下一樣。”
孟清和撇嘴,忽悠,繼續忽悠。反正他是咬定青山不鬆口,這個光頭蜜蜂能奈他何?
道衍和尚捻著佛珠,堅定了信心,灑家說到這個地步都不上套,多好的人才,必須收徒!
一個打定主意要收徒,一個死活不願意,兩人僵持不下,鄭和的到來恰好打破了僵局。
“佛爺,王爺有請。”
鄭和臉上帶笑,十足的親切卻一點也不顯得諂媚。
“阿彌陀佛。”
道衍和尚宣了一聲佛號,今日收不下這個徒弟,明日繼續再戰。王府裡的十年都熬過來了,和尚有決心有毅力!
目送道衍和尚走遠,孟清和總算鬆了一口氣。
這和尚的口才著實了得,難怪能鼓動燕王造反還被重用。換成旁人,早就被燕王咔嚓了。
不過,和尚再厲害也和他沒關係。他實在沒興趣做和尚的徒弟,門沒有,窗戶也沒有,煙囪更要堵死!
暫時擺脫和尚唸經似的忽悠,孟清和轉身去拜見世子,拖了這麼久,世子親口允諾的探親假也該兌現了吧?
鄭村壩一戰,朝廷五十萬大軍潰敗,殘兵多退進了德州被李景隆收攏,短時間內無力再對燕軍發起進攻。
燕王卻沒閒著,趁著朝廷大軍無力之機,派軍隊出紫荊關,攻下廣昌,兵指大同。
此次出兵引起了晉王朱濟熺的警覺,他知道不能繼續裝糊塗,該是站隊的時候了。
晉恭王朱棡薨於洪武三十一年,死得比老爹還早兩個月。現在的晉王朱濟熺是朱棡的嫡長子,也要叫朱棣一聲叔叔。
晉王朱棡在朱元璋諸子中行三,是馬皇后所出。若他還活著,朱棣“吾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的口號,未必會叫得如此響亮。
朱老三薨了,朱老四起兵造反了,朱濟熺在建文帝削藩的過程中也受到了波及,對皇帝削藩同樣持否定態度,卻始終沒想著和燕王一同造反。
現在局勢不同了,燕王三下五除二把朝廷軍五十萬大軍給打垮了,李景隆縮在德州不敢北進,建文帝要麼是被矇蔽,要麼就是真的昏庸,至今沒有更換主帥,晉王的心思開始活動,皇位上的堂弟如此無用,要不要也反一下?
燕軍兵指大同,最終促使他下了決心,乾脆利落的加入了燕王的造反隊伍。
有了晉王的加入,燕王的靖難隊伍達到了三十萬,糧秣戰馬更加充足,此時的燕王敢向天下放言,咱誰也不懼!
同道衍和尚商議之後,意氣風發的燕王再次向朝廷上疏,打著老爹的招牌,再三宣告自己起兵靖難的合法性,要求朝廷立刻停止侵犯藩王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一切行為。同時將列有齊泰黃子澄等人罪行的檄文公告天下,逼迫建文帝誅殺所謂的朝中奸臣。
在奏疏和檄文的末尾,燕王義正言辭的寫明,若朝廷不接受他的建議,就要繼續靖難,靖到南京為止!
建文帝被逼無奈,只得暫時罷免了齊泰和黃子澄的官位,以此留住兩人的性命。
透過燕王此舉,建文帝開始懷疑,德州的李景隆並不像黃子澄口中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否則,朱棣怎麼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威脅朝廷?分明是沒將德州的李景隆放在眼裡!
什麼暫時退到德州,待來年春天決戰,都是謊言!
兵敗才是真的!
建文帝終於發現了真相,卻不能處置李景隆。前腳剛發下恩賞,後腳就罷官降罪,不是自打嘴巴?
無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