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353(第2/2 頁)
朱瞻基早慧,對父王同兩個叔父尤其是漢王的爭奪, 多少知道一些,同樣也聽聞了定國公和興寧伯的大名。
對定國公,他十分佩服。
對興寧伯,他則感到好奇。
定國公是高皇帝的義孫,自幼從軍,戰功累累,于靖難中屢立奇功,深得皇祖父信任。興寧伯棄文從軍,以布衣起身,更有大孝之名。年不及弱冠即受封一等伯,掌控大寧,鎮守邊塞之地。每次聽皇祖父提起此人,都是頗多讚賞。教導他讀書的王府教授卻對其多有謗言,斥其為小人,佞臣。
朱瞻基更加好奇。
身為姚少師的徒弟,興寧伯究竟是賢能的治世之才,還是諂媚小人朝中佞臣?
如果有機會,他很想見見此人,或許能解開心中的困惑。
朱高熾能猜到兒子在想些什麼,不免搖頭輕嘆。
多年之前,皇太孫尚在,他與二弟三弟一同進京朝拜。當時,定國公尚未封侯,興寧伯還只是個百戶。
路上的不平,京中的暗潮洶湧,逃離南京時的那場大雨,兄弟三人在雨中把臂大笑。
一去經年,恍如隔世。
如今,二弟三弟去了邊塞,定國公興寧伯鎮守一方,他卻囿於京城,在原地踏步。
是誰的錯?
能問的,只有自己。
“父王?”
面對長子不解的目光,朱高熾笑了,“父王只是憶起早年間的事。當年,父王能平安從金陵離開,還是興寧伯出的主意。還有這個雜糧餅子……”
朱高熾放鬆了神情,陷入了回憶之中。
朱瞻基聽得十分認真,雙眼發亮,父王第一次同他說這些。
暖閣外,平王妃攔住了宦官,“王爺在同世子說話,不必打擾。”
話落,帶著宮人,沿來時路離開。
王爺不是陛下唯一的兒子,世子也只是王爺的長子。
空中閃過驚雷,雨幕驟降。
平王妃停在廊下,牆壁之上的蟠螭隱於祥雲之內,屋頂簷角的青色琉璃瓦被雨水敲擊出了一聲聲脆響。
一場大雨,籠罩了整座南京城。
“王妃?”
“回吧。”平王妃突然笑了,笑得釋懷,“快到王爺千秋了,府內也該準備著了。”
“是。”
大雨連下了數日,江浙部分州縣都上報有水患之災,今歲恐稻穀不豐。請減免數地夏糧,並開府庫,調撥稻穀賑災。
朝堂之上,戶部奏給三月之糧,朱棣搖頭。
“水患頻發,秋糧未有期。只給三月之糧,民定飢餒,國於惠民豈可為旦夕計。”
“陛下,府庫之糧尚需給以衛軍,需秋成之後方得充裕。”
“不足之數,從內庫出即可。”
鄭和下東洋,開原、廣寧和大寧上交的稅糧,布帛,銅錢以及各種奇珍異寶在內庫中堆得如小山一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