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361(第2/3 頁)
自解縉黃淮等奉命修書以來,文淵閣名為七人,實際已是二楊獨大。
楊士奇為人謹慎,行事周密,楊榮善於察言觀色,體察上意,宮中每有旨意下達,都能做到令天子滿意。因而屢次得到天子恩賞,以五品的官職,竟得六部天官禮遇。
兩人的風頭漸漸壓過了曾被永樂帝捧上天的解縉。
在二楊面前,解大學士已然是昨日黃花。
獲悉文淵閣的排位變化,解縉縱有不甘,也只能咬牙認了。他被修書一事綁住了手腳,在道衍的眼皮子底下玩不出任何花樣。
解縉終究是個聰明人,知道《文獻大成》的糊弄了事已讓天子已對他有了看法,為今之計,只有認真修書,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才能讓天子對他改觀。
為重新獲得天子的信任,奪回在文淵閣內的地位,解大學士擼起袖子,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有了他的帶頭作用,書籍材料的整理和抄錄速度變得飛快。參與修書的眾人絲毫不敢懈怠,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全用來抄錄典籍。
挑燈夜戰成了常例,誰敢說自己每日的工作時間不滿八個時辰,絕對會受到眾人鄙視。
大明的才子們日夜奮鬥在崗位第一線,經過他們的手,一部載入史冊的大典即將問世。
修書的解縉不輕鬆,監工的道衍也是一樣。
比起解縉,道衍還兼任皇帝智囊。永樂帝遇到解不開的難題,總是會詢問道衍一二。包括派遣船隊下西洋,對安南的冷處理,背後都有道衍的影子。
在召見過安南使臣之後,永樂帝又一次把道衍請大了西暖閣問策。
道衍恢復了俗家姓名,身著官袍,頭戴官帽,卻始終頂著顆鋥光瓦亮的禿頭。
永樂帝說了幾次,道衍依舊故我。
見無論怎麼說都沒用,朱棣也撒手不管了。
大和尚已近古稀之年,只要別突發奇想,跑到哪個深古剎避世苦修,想怎麼樣,由他去吧。
西暖閣內,數個冰盆擺在牆邊,盆邊立著製造精美的木扇,隨著內官搖動木扇後的手柄,扇葉轉動,涼風徐徐,趨走了室內的燥熱。
木扇由大寧雜造局進獻,數量有限。能享受到涼風待遇的除了皇帝本人,只有皇后和成國公朱能。皇帝的兩個舅子和親兒子府上都沒有。在孟清和擴大生產,再送成品進京之前,皇帝的舅子和兒子只能拖家帶口到皇宮蹭涼。
朱高熾和徐增壽暫且不論,倒是魏國公三番兩次進宮,令朝中傳言,皇帝即將對大舅子加以重用,很有可能派他到北邊鎮守。
聽到流言,早年間領教過魏國公武力值的北邊鄰居們全都繃緊了皮。
有一尊殺神在北京就夠滲人的,又要來一個?朱老四想幹什麼,還能不能愉快的做鄰居了?
西暖閣內,臨到時辰,轉動木扇的宦官擦擦汗,和貼著牆角的同事換班。
轉動手柄需要人力,人總會累,為保證不斷檔,皇帝皇后身邊伺候的宦官臨時增加數個名額,都是身強體健,尤擅臂力者。
沒人覺得做個人力發電機是苦差事,相反,能在天子和皇后跟前露臉,尋常求也求不來。
有幸被點名的宦官們成日裡念著,秋涼時節別那麼快到來,最好再熱上十天半個月。在皇帝身邊伺候,得的好處不論,在內廷的地位都是火箭一般飛昇。
往日裡,遇見個聽事都得點頭哈腰,近些時日,十二監裡的少監,見著給皇帝搖扇葉的,都要給個笑臉。
裡子面子全都有了,誰還樂意回到之前的日子?
得知木扇是由大寧鎮守獻上之後,因此得益的宦官們對興寧伯的好感度瞬間飆升。
文官們啪啪在孟清和頭上蓋“佞臣”的大戳,宦官們卻堅持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