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76(第2/2 頁)
恥之舉,險為全族招來禍端,老人們又怎會答應十二郎,用此法懲戒於他?
孟清海是秀才,算是有功名之人。但他名聲已經壞了,就算能再入縣學,科舉之路也無法走通。
讀書人重身家清白。不管入朝為官後如何,未發跡前,生員的名聲不能有任何汙點。否則,一旦被翻出舊賬,文章寫得再好,再胸懷方略,選官時也會被刷下來。嚴重點,連座師都會拒之門外。
以孟清海現在的名聲,想繼續走科舉之路,當真比登天還難。
打出孟清和與孟清江的名字也沒用。
鄉試考試官,會試同考官,殿試受卷官,不是出自翰林院就是六科給事中。前者倒還罷了,後者,以孟清和同六科的關係,直接打出他的名字,是福是禍還很難說。其他族中子弟遇到刁難,孟清和總有辦法。孟清海?還是算了吧。
再者,孟重九等族老也不會允許孟清海這麼做,只要露出一點苗頭,立刻就會被掐滅。
內侍宣完口諭,滿車的穀物,布帛,酒肉被推了出來。
孟氏族老額外賞賜寶鈔,每人一錠。數額不多,實際價值有限,但天子親賞卻是天大的榮耀。
族長也有寶鈔,餘下族人和同屯的外姓人只分得糧帛。
距離近的族人發現,還有一車東西沒有發下。車上蒙著青油布,看車轍的痕跡,裝載的東西定然不輕。
“興寧伯太夫人可在?”
內侍出言,孟氏族人愣了一下。互相看看,這才想起十二郎獲封伯爵,太夫人指的是廣智媳婦?
一身布衣的孟王氏和兩個兒媳婦,面上同樣閃過茫然之色。
孟清和封爵,她們知道。
孟清和的家書中言及給孟王氏請封誥命,然旨意一直未下,內侍竟直接稱“伯太夫人”?
內侍見孟王氏仍是一身布衣,不自覺的擰了一下眉。
陛下封賞興寧伯之母的敕令已到南京,禮部的奏疏也已經驛站送達。旨意早該到孟家屯才是。觀孟氏一族,卻似壓根不知道這件事。
莫非中間出了差錯?還是有人故意延誤?
思及孟清和同朝中文官的關係,內侍不得不多想。
來之前,鄭公公叮囑過,對興寧伯的家人一定要客氣。
能得鄭公公這句話,足見陛下對興寧伯的器重。
現如今,發現朝中的小動作,內侍皺眉之餘,心中不免升起一絲興奮。
機會!
向鄭公公和興寧伯賣好的機會!
禮部未必真敢壓下天子的旨意不辦,但拖一拖,私底下做些動作,卻算不上大錯。
諸王就藩,郡主出嫁,公主定親,天子在順天府別建府社府稷,一樁樁,一件件,都要忙。國公夫人和侯夫人封賞旨意還沒發完,一個伯爵太夫人,自然要靠後。
爭辯到天子駕前,禮部官員也有藉口推脫,更可藉此參孟清和一本。
“狂悖無禮,不沐天恩。無謙恭之德,有佞臣之態。”
此等無德行爭功之人,竟得封爵,鎮守邊塞要地?
實際上,禮科給事中的彈劾奏疏已經寫好了,只等著孟清和告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