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17(第2/2 頁)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在端著,如何才能架起讓他滿意的梯子,就是沒能找對路。
文臣三次上表,朱棣皆不應,最後,連面都不見了。
站在朱棣的大營前,文臣想哭。當真是沒辦法了,總不能捆著朱棣推上皇位吧?再說他們也沒那能耐啊!
武將們冷眼看著文臣們蹦躂,很是沉得住氣。
直到文臣折騰了幾個來回,燕王仍是不為所動,才聯合勳貴一同上表勸進。奏疏內容很直白,也很實際,主題思想只有一個,殿下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除了殿下,無人能繼承皇位。大家是粗人,只認殿下!便是建文帝活過來也哪涼快哪玩去吧!
最後一句話才是關鍵,也真正騷到了朱棣的癢處。
當然,奏疏上不會寫得這麼直白,字裡行間表達出的意思卻十分清楚。
武將和勳貴對燕王殿下情比金堅,義比海深。
殿下,您就順應大家的心願,繼位吧!
武將之後,藩王也接連上表,同朱棣結盟的寧王和晉王更是言辭懇切。
燕王推辭不過,肅然道:“公等如此,孤便返回北平!”
眾人面面相覷,這還不成?
到底梯子要架到多高,燕王殿下才肯下來?
能不能給個提示?
京城的文武鬧得沸沸揚揚,藩王們也沒閒著,有心人會發現,無論鬧騰得多厲害,其中都沒有沈瑄朱能的影子。
燕軍中,只有房寬,邱福,何壽等人參與了上表,真正被朱棣視為心腹的將領自始至終保持沉默。
朱能奉命督造皇陵,沈瑄奉命捉拿出逃的奸臣,徐忠負責京城的安全保衛工作,吳傑在攻打南京時中了流矢,臥床養傷,連兵權都交給了兩個副將,很有韜光養晦的意思。
燕王早晚會繼位,朝中文武架起的梯子也夠高了,仍未點頭,不過是時機未到。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四年都過來了,還需急在一時嗎?
首先,建文帝必須妥善安葬。
其次,列入奸臣名單的必須儘快抓捕,哪怕逃出京城,也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再次,派人去北平接燕王妃和世子入京,順便把道衍和尚也帶來,朱棣還有很多事要同他商量。
坐在王帳中,朱棣有條不紊的下達著命令。
此刻,他比任何時候都要冷靜。
多年的願望即將實現,皇位近在咫尺,只差最後一步,必須做到盡善盡美。例如給朱允炆修造的陵墓,外觀一定要大氣上檔次,必須讓世人知道,做叔叔的沒有虧待侄子。
工程量很大,任務很艱鉅,卻難不倒朱能。
從沈瑄手下把孟清和借調過去,順便要去了燕山後衛隨軍的匠戶,按照設計好的圖紙,以最快的速度開工。
按照嚴格標準,這純粹就是個豆腐渣工程,百分百的樣子貨。
考慮到入住的很可能不是朱允炆本人,為縮短工期,在工程質量上放寬,多少也能說得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