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74(第2/2 頁)
按照孟清和的思路,先挑硬茬啃,削弱了韃靼,繼續挑撥幾下,不用邊軍動手,草原部落自己就能掐起來。
事實上,若非永樂帝露出出兵意向,韃靼和瓦剌已經打起來了。揹著搶劫兀良哈的黑鍋,鬼力赤對馬哈木恨得牙癢癢。
儘管馬哈木很無辜,但被鬼力赤派人指著鼻子罵,在草原上散播對他不利的各種言論,以致有部落首領誤會他是陰險奸詐背後使手段的小人,拖家帶口轉投韃靼,就算是泥人也會噴出火星。
一旦韃靼和瓦剌打起來,再把兀良哈放出去,邊軍大概只剩下看熱鬧的份了。
孟清和想得不錯,也有相當的可行性。
朱棣肯定了他的計劃,卻沒有全部採納。
在北疆鎮守二十年,永樂帝已經習慣了同這些騎在馬背上的勇士對抗。他比孟清和更瞭解草原上的部落,單靠計謀,可以削弱他們,卻不能令他們臣服。
只有絕對的實力,才能讓這些草原上的雄鷹臣服。
即使元朝已成為歷史,北元王庭也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被滅,戰士的驕傲卻從未消失。
能讓勇士低頭的,只有實力和強悍。
所謂的以力服人,或許會被文人各種批評,但在某些時候,的確比以理服人更加有效。
在永樂大帝開設的課堂上,孟清和紮紮實實的上了一課。
同堂聽講的,還有沈瑄和朱高煦兄弟。
朱棣不是真的不講道理,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他也願意拿起儒家的教條,給天下樹立起泱泱大國風範。
有風範不假,卻不意味著他會在原則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一點也不行。
按照朱棣的思維,道理可以講,以理服人也行,具體如何操作卻要由他來決定。
這個思想,由洪武帝開創,永樂帝發揚,雖然隨著文臣的崛起而發生了改變,其真髓卻始終未變。
錚錚鐵骨,永不彎折的脊樑。
這就是將一個王朝推向巔峰的王者,繼朱元璋之後,開創了封建王朝最後輝煌的永樂大帝。
此刻,孟清和突然覺得,被朱棣坑幾回算不得什麼。
即使再被壓榨,最終得益的也是這片土地,這個國家。
瞬間的思想昇華,讓孟清和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突然有了如此高的思想覺悟,很重要的一點,要歸於永樂帝的演講水平不斷提高。聽著他的發言,想不熱血澎湃都難。
孟清和是這樣,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一樣,連沈瑄都受到了影響。
離開燕王府,孟清和沒有馬上返回宅邸,而是策馬走在北平街頭。
聞名後世的紫禁城尚未建成,燕王府和三司衙門是城內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九門之內,行市街巷,遠不如南京繁華。
城外,農戶和屯田的邊軍行走在阡陌之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