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11(第2/2 頁)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仁宗以後,幾乎沒有不被指著鼻子過的。無數文官踩著皇帝的臉皮,扇著皇帝的巴掌,頭頂“諍臣”光環,青史留名。
洪武帝和永樂帝是唯二的例外,敢當面罵這兩位?脖子挨一刀是基本,情況嚴重的必定要拉上家人一起挨刀。
可惜猛人的子孫未必都是猛人。
朱棣之後的皇帝,唯有嘉靖能同文官抗爭一下,其他的,包括明仁宗和深受朱棣喜愛的明宣宗都不行。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馬上皇帝,同樣深諳一個道理,和文人吵架是沒法吵贏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刀來講理了。
脖子和砍刀,孰硬?
明顯是後者。
洪武年間,慶成郡主被朱元璋的光環籠罩,禮部官員想找她麻煩也不可能。
洪武帝大行,建文帝登基,讀書人一抖起來,關於慶成郡主的封號問題就被擺上了檯面,重新提起。
建文帝是個仁厚的皇帝,善於採納臣子的意見。
禮部官員奏疏一上,皇帝立刻表示,公主封號的確不合適,應當改為郡主。
洪武帝親封的公主,還是建文帝的長輩,沒犯任何錯誤,卻被剛登基的皇帝降為郡主。連帶著府邸,儀仗,祿米全都降了等級。
這算怎麼回事?
嚴重點說,不孝兩個字都能甩到建文帝的臉上。
慶成郡主是四十多近五十的人了,被建文帝如此對待,氣得手直哆嗦。這不單是地位和財產問題,更是面子問題!
因為腐儒的幾句話,太祖高皇帝賞的封號說改就改,說撤就撤?
分得清親疏遠近嗎?
氣歸氣,慶成郡主很快發現,比起洪武年間就藩的堂弟們,自己算是幸運的了。
不過,郡主也發現,皇帝狠心有了,卻太急,也過於天真,以為靠著一群只會清談的書生就能把藩王全都拿下? 讀書讀傻了吧?
周王代王被流放,湘王一家自殺之後,慶成郡主就感到事情要壞。
果然,建文帝捏完幾個軟柿子,打算朝硬茬動手時,踢到鋼板了。
朱棣是誰?讓北元聞風喪膽的猛人。
坐以待斃?乖乖交出領地財產?簡直白日做夢!
於是,建文元年,燕王扯著老爹遺詔的大旗公開造反了。
慶成郡主料到朱棣會反,卻沒想到他能在建文四年打到京城。
天子再糊塗也是富有天下。朱棣一介藩王能把朝廷逼到這個份上,該說做皇帝的侄子太蠢還是做叔叔的藩王太厲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