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第3/3 頁)
色便服,戴上幞頭,帶著幾名親衛到城外軍屯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就地解決。
三月下旬,北疆冰雪消融,邊塞各衛所陸續開始春耕。
軍屯,商屯,民屯,都忙碌起來。
四處可見在田間勞作的軍漢和扛著鋤頭的壯丁。
農具不是問題,但耕牛的數量有限,即便使用朝廷的耕牛要交稅,仍有許多邊民到有司登記,排隊等著領取耕牛。稅可到夏糧之後補交,先忙完春耕才是根本。
北疆地廣人稀,朝廷從山西移民也是優先充實北京,之後是順天八府,輪到大寧,還很遙遠。
大寧的常駐人口仍舊不多,倒是往來的兀良哈和女真部落漸有增幅多的趨勢。
朝廷在開原廣寧開了互市,主要交易馬匹牲畜。大寧成為了糧食,皮毛和布帛的集散地。有言官藉此彈劾,永樂帝不但沒有追究,反而給孟清和發了敕令,許大寧每年夏秋兩季開互市,徵收的稅額,依開原和廣寧例上交戶部。
孟清和詢問過朱高燧,又同大寧都司上下商量,決定上交戶部之後,再從稅額中取一成上交皇帝內庫。
考慮到拿錢的是皇帝,朝中御史言官蹦躂兩回,被按下去,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內庫屬於皇帝的私人財產不假,但遇到天災人禍,需要發放災款救濟糧時,皇帝自己拿出的錢未必比國庫少。如崇禎時期,發給遼東的兵餉,大部分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
向戶部要?就兩個字,沒錢。
哪怕滿朝官員都富得流油,到皇帝面前照樣哭窮。
國庫裡的錢都哪裡去了?
大概只有天知地知,朝堂上的諸公知。
會造成如此窘境,崇禎自己有責任,最大的責任卻還是在那些叫嚷著家國天下,黨爭得不亦樂乎,拿孝敬一點不手軟的官老爺身上。
永樂朝,朝堂上的鬥爭始終存在,可鬥爭歸鬥爭,活一樣要幹。
敢整天掐架不幹實事,絕對是回家種田的節奏。惹怒了朱棣,發配充軍,砍頭扒皮,換著樣來。
人言朱棣好殺,可在某些時候,舉起刀子遠比以德服人有用得多。
大寧錢交上,皇帝很滿意,戶部也鬆口,群臣不會自討沒趣,大寧成為了繼開原廣寧之後,北疆的第三個互市。
春耕過後,隨著夏季的到來,城內的兀良哈和女真人會多起來,屆時,又將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