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平之戰二(第4/4 頁)
國公,享盡尊榮。然而,天不假年,太平興國七年八月,這位博學多才的智者溘然長逝。
王溥一生酷愛學習,其學識之淵博令人敬仰。他主持編纂的《唐會要》一百卷與《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詳盡記錄了唐及五代時期的國家制度、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珍貴史料,更為後世史學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同時,他也開創了“會要”這一史書新體例,對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外,他的其他著作如《王溥集》二十卷、《翰林酬唱集》一卷等,雖已散佚,但仍能從中窺見他深厚的學術功底與卓越的文學才華。
人物3:劉崇(895年-954年),即北漢世祖,稱帝后改名旻。沙陀族,太原人。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一說從弟)。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開國皇帝(951年-954年在位)。
劉崇早年沉湎於酒色與賭博之中,直至二十餘歲,方投身河東軍,踏上軍旅生涯。在劉知遠擔任河東節度使期間,他因才幹出眾被委以都指揮使之重任。後漢王朝鼎立後,劉崇仕途亨通,相繼擔任太原尹、北京留守及河東節度使等要職。
然世事無常,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後漢宮廷風雲突變,樞密使郭威趁勢而起,改朝換代,建立了後周王朝。次年(公元951年),劉崇於太原自立為帝,延續後漢國號與乾佑年號,史稱北漢,以此寄託光復舊朝之宏願。
北漢雖小,資源匱乏,劉崇卻展現出非凡的堅韌與決心。他厲行節儉,不事奢華,未建宗廟宮殿,削減官員俸祿,以節流養國。同時,他深謀遠慮,積極尋求外援,與遼國締結深厚盟約,兩國以父子之國相稱,劉崇尊遼帝為叔,自稱為侄皇帝,並獲遼冊封為大漢神武皇帝,從而獲得了強大的外部支援。
藉助遼國的援助,劉崇多次向後周發起挑戰,然天不遂人願,數次征戰均以失敗告終。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後周太祖郭威駕崩,劉崇認為這是反擊的絕佳時機,遂向契丹求援,再度揮師南下。然而,在高平之戰中,北漢聯軍遭遇重創,劉崇孤身逃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局勢急轉直下。
後周軍隊乘勝追擊,將太原城團團圍住,長達兩月之久,卻始終未能攻克。面對這前所未有的困境,劉崇憂心如焚,最終積勞成疾,不久後便溘然長逝,留下了一段壯志未酬的悲壯史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