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劉德然大改察舉,眾儒生當堂發難(第2/2 頁)
誰是儒生?”
劉彥話落,眾儒生皆低頭不語。畢竟連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都周遊列國多年,而不曾得志。
“想當初高帝創業之艱,平秦克楚,統一天下,用黃老之學,才得以休養生息。”
“將軍話雖有理,然而我儒家經典,道理深厚,乃歷代先賢智慧之精。若棄之不顧,而求諸百家。我朝獨尊儒術多年,恐國家將亂,人心將散。將軍此舉,實乃冒險之舉,恐難以服眾。”
“先生偏執了。”劉彥抬手,無奈一笑,“彥非棄儒家學問不顧,乃欲使百家爭鳴,以廣開言路,求治國之良方。”
“儒家經典,然卻不可獨尊一家,而排斥他學。劉彥之意,不過只為國家之興,使國家長治久安而已。”
那儒生聞言,訕訕退下,並無言語搭話。隨即又是一位老學究站起,他捋著白花花的鬍鬚,拄著柺杖,靜靜開口。
“將軍雖欲廣納英才,然似與古制相悖。昔武帝行察舉,以孝廉、茂才選士,由是我國運大興,國家昌盛。今將軍欲廢祖制,另立科舉,恐怕並非安邦定國之道也。”
“先生大謬!”
“武帝之舉,確為良策。然時移世易,今日之世,非昔日武帝之時可比。百家之學,各有精妙,豈可偏廢?且察舉之制,日久弊生,其多為奸佞所把持,諸公也曾多見。”
“昔日我等初到青州,只見臨淄上下大小官員,多為當地豪紳所把持。諸公難道不知?”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吾設科舉此制,意在破此壁壘,使天下英才,不問出身,皆有機會,施展抱負,此乃公平之道,何悖之有?”
“然科舉之制,新奇未穩,恐阻力頗大,不易施行。且明經、明法、詩賦三科,先朝未有,恐不易服眾。”
“先生差矣!”劉彥哈哈大笑,“豈不聞順帝之時,有陽嘉新制。哪裡是先朝未有?”
“科舉之制雖新,然其益處,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得見。如鄭公等,皆與彥同列。吾意已決,諸君勿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