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玩心思不吃虧(六)(第3/3 頁)
得先祖喜愛。他比我爺爺年齡稍大些,一起在學館上學。王霽初比爺爺早一年參加了紅軍。
一九二九年春,在鄂豫皖紅軍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為了穩固蘇維埃政權,兩營長奉命剿匪,在熊河駐軍攻打高山寨和打鼓寨。為了儘快結束戰鬥,紅軍首長向先祖瞭解民俗人文地理。先祖言道,高山寨雖地勢平坦,但對百姓平和,攻克有難度,而打鼓寨彭頌臣不得民心,欺壓百姓,雖地勢險要,但三日必破。其中高山寨寨主陳老七也是先祖學生。後來果不其所然,佃女徐鳳英放火燒了打鼓寨,彭姓族人捉綁彭頌臣於寨門迎接軍隊,而高山寨月餘後大炮轟破山門才攻克。
後來彭頌臣公判槍殺於熊河後河坪。
紅軍首長高敬亭來我家作客,正值金秋八月,庭院古老金桂飄香,先祖言道,“八月桂花遍地香,什麼風把首長吹來了!”
聽爺爺講,當時桂花樹和現在的一樣粗大,不知是多少年的古樹了。匪患解除後,百姓人人手挽紅布,家家掛紅燈籠慶祝勝利。
至於後來,高敬亭帶爺爺(熊太交)也去參加了紅軍,任六連文書,在湖北境內戰鬥中因耳朵震傷、眼睛被燻傷而退役,在國民黨清共時,因光山縣軍政長官是潘智武(先祖學生),爺爺才倖免於難,也傳襲了我們現在一家族人。後來日本人來了,炮轟了後山的烽燧臺與熊河古建築,也包括先祖桂花樹西側雅緻的木雕書樓。先祖因戰亂而亡,死時不知所蹤,爺爺三兄弟在後山為其埋了衣冠冢。我為先祖離奇而滄桑一生感到驕傲與痛心。
我一直喜好讀書看報聽新聞,前些日子看資料講此歌是王霽初先生根據《八段錦》本地民歌所作,不免想起已故爺爺的講述,參紅軍回來以後,回到家在熊河開了雜貨店謀生,並娶了奶奶(沙窩南灣梅姓姑娘),從我記事起就過著寡言少語的低調日子。
但王霽初不知道與此事是不是巧合?引發了我的好奇。
但家中庭院古桂每年逢中秋左右,依舊十里飄香!那香味清香撲鼻,神清心怡,別有一番特別。每逢花開,只要有時間,我一定回老家的樹下聞上幾個小時,拋開世間煩心事,入定心神萬物清!
據縣誌和史料記載,一九二九年王霽初根據本地民歌《八段錦》填詞寫歌后,很快傳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九三一年夏三十二軍師長漆德瑋奉調中央蘇區江西后,此歌又傳唱開來。一九三二年鄂豫皖轉移至川陝根據地後,這樣就在大江南北傳唱開來。這其中經過文藝工作者的不斷潤色與傳唱,日臻豐富。新中國成立後,在一九六四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二場《星火燎原》中為主唱歌曲。從那以後就家喻戶曉了!
關於《八段錦》,實為明末清初光州“南曲第一人”蘇崑生所傳,新縣的民歌亦與此人有不可分割的淵源。在小時候時曾聽爺字輩的人配鑼鼓敲打“三番”調時唱過“小小鯉魚壓紅腮呀,上江游到下江來……”歌曲是民間情歌小調,同《十繡》、《十愛嫂》、《小大哥》、《小奴家》差不多,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喜慶事時,春節和元宵節期間大別山沙窩鎮民間娛樂的一種方式,到如今也只有七十歲以上有民間才藝的老者會唱和會打那種鑼鼓了。
(熊太交參紅軍所屬番號與領導名單:紅四軍三十一師三團二營六連,師長漆德瑋,團長高敬亭,營長林量成,連長鬍貴賢,指導員為何忠仁。職位為六連文書。)根據百度查閱,漆德瑋為一九二九年為三十二師代師長,至一九三零年後為三十二軍師長,而爺爺的筆記中,記錄一九二九年漆德瑋為三十一軍師長,證實其當時身兼多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