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縷飄失的心殤(二十)(第3/4 頁)
,危行言孫。邦行大道,正言正行容易做到,如果邦無道,正行是必須的,諫言就要小心謹慎了,碰到狹隘的領導可能災禍立至。這是處世警言。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現在富而無驕也難,我爸是李綱的例子層出不窮。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子路問怎樣做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孔子還認為,做到見利見危和久居貧困的時候,能夠思義、授命、不忘平生之言,這也是有完善人格的人。所以見利思義,不義則不為的優秀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們。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子路問怎樣侍奉君主。孔子說:不能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孔子說: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現代的人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這是為官從政的忠告,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誇誇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給集體和他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這裡他強調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勇。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子貢評論別人的短處。孔子說:賜啊,你真的就那麼賢良嗎?我可沒有閒工夫去評論別人。這就是閒聊莫論人非。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怨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說:沒有人瞭解我啊!子貢說:怎麼能說沒有人瞭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瞭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這回溫文爾雅的孔子真的憤怒了。
憲問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
丁:寫詩的人就是詩人。比如人,國家之中領導是人,乞丐也是人。
戊:從風雨中走來的,結果就成了溼人。
丁:只能說詩人水平有高低。詩有好壞。但人家寫詩,不能因為寫得不好,就不是詩人了。
甲:微笑
丁:只要在詩歌這個環境裡創作的,都可以算是詩人。寫得不好,算是很差勁的詩人。
戊:下夜班臨貼三篇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