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青春撞了腰(二)(第3/7 頁)
泉寺和尚雲凝所救,其坐擁天下後擴建垂山(白雲山)與金泉(回龍)寺,封雲凝為兩座寺院住持。
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在安史之亂後,于山水關的古道上留下一首《木陵關北逢人歸漁陽》詩,描繪一幅邊關百戰後無比淒涼的圖景——
“逢君木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在山水關河流下游的大嶺山下一百多米的山坳處,是後漢皇帝劉知遠建沙土國時的居住地。在山水關,把控著“漢潢古道\"上和南方封建王朝的貿易與稅賦。據民間傳說,古時太平驛曾設立於熊河土門關。
在宋代,土門關也是宋金,宋元對峙的屏障與軍事重地。相傳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守土門關時,戰亡於高山寨西側的馬莊。
而河對岸大嶺山腳下,那傳說中的唐朝時重建的金泉(回龍)寺,仍尋覓出一絲地基的蹤跡。大部分都成了開墾出來的水田,和一座本地特有的傳承建築——香木地的遺址。 當年的金泉寺也毀滅在日軍的炮火之下。
新中國成立之前,據爺爺的訴說,從陰山關至汪家河,從汪家河至熊河土門關至木陵關,仍是漢潢客商的交通要道,解放後一零六國道的修通,才荒蕪了這條几千年的古道。
“惆悵英雄何處有?數間茅屋夕陽斜。\"品一品熊河這幾千年苦難滄桑,看一看雄關之下漢潢古道夕陽。想家了!回去陪著年邁的父母住一住村間老屋青瓦房,又是一種怎樣的純樸自然迴歸的情愫?那曾經的冥冥鄉音,無論漂泊流浪在何方,經常遊蕩在我那善感的情愫夢幻裡徘徊……
小河潺湲傾訴著遠逝的春秋風雨,險巍的青山屹立著千年雄關,幽深的古道、恬靜的沉潭、醉美的風景……
又一次在思憶中,我漫步在山水關的青石古道上,深秋的紅葉在金陽下飄舞,染紅了我少時那一張稚嫩的臉……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又縈繞在心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8
山水關原為山石壘砌,正門為石條構成,門高一丈八尺,闊一丈六尺,一根長約六米條石橫跨關門上為門楣,上面鐫刻著隸書“山水關”三個大字,遒勁有力。門洞深兩丈餘,上邊三塊大石板蓋頂,整座關門無片磚寸木,均為石質,且石榫相扣,滴雨不漏,技藝精湛,令人驚歎!
相傳書法家蔡邕,董卓憐愛其才,官拜中侍郎,誅殺董卓後,王允將其下獄。《後漢書》載其亡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其實曹操當時與邕為摯友,聽說邕下獄,便買通獄卒偷樑換柱,將其救出,送至今山水關蔡潭一帶隱居,逸享晚年。
後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山水關至木陵關一帶成為魏吳邊塞之地。
赤壁之戰兵敗後操攜十三騎逃至山水關處養傷(後山水關南易名為曹康坳)。見此處為商旅通行要道,便重新建關立卡,傳蔡邕書寫關名。
蔡邕屬儒家,忠孝俱名,操赤壁戰前錯殺了蔡瑁兄弟倆,其又斬殺孔融立威。邕感恩與操相救之情,忌操斬殺蔡瑁兄弟之恨。不好推諉,當時文姬於膝下,邕直言於女兒:“此乃奸雄也!吾不想為曹操而書。”私下將此事囑託文姬。
而文姬當時書法平平,邕便命人搬來十八口大缸,磨墨裝滿,令文姬用筆醮墨練字,墨用完字即練成。
然十八缸墨練習完成之後,文姬的字仍然是形似而神不韻,達不到一種形神俱美的境界。邕在一旁觀練心有不忍,便提筆寫下山水關三字,當寫到“關”時,只寫了一個“門″字,想起自己不為曹操書寫的誓諾,便放下了筆。而文姬見狀,便補寫了門內的“關”字,仍是形到而韻不達,不及蔡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