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生活都不易(三)(第2/4 頁)
石頭的知識面理解的不是很透,我便簡單地介紹了新縣常見文玩的石質與石類,以及撿回家之後石頭的護理。形象石與畫面石最容易發現,而臘石無雜質,細膩光潤有油脂性的很少,黃臘石偏多,但大部分石英晶體粗,綠臘石雜質太多,紅臘石裂紋多。在遠古年代大別山還是汪洋大海,後來地殼運動而形成,也有生物化石與隕石,找尋需要很專業的地質岩石知識,建議可在網上搜尋學習。
主人很是高興,再三挽留,臨走時,送了上午剛從山上採摘的野菜,藤兒苦與蒲公英。並送了一塊紅臘石,我非常喜歡。主人還留下了電話,希望有空常來此地遊玩,並且幫助指導其奇石文化。
在塘畈村的文化活動中心,當時正值正午,天氣稍有炎熱,我走進去休息片刻,無意中見到了村務負責人彭以亮同志。在他的介紹講述中,該村位處窮鄉僻壤之地,是在紅城整合全域旅遊,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鄉村中受益。他正在忙於工作,起草修建河岸協議,作為一名遊客我不便打擾,便匆忙告辭。
車子賓士在鄉間寬闊的路上,金紅色的太陽照紅了臉。從黃毛尖回去的時候,望著慢慢遠離視線的塘畈村隱於巍巍群山之中,揮了揮手。心中想著,如有機會,一定來塘畈鄉村大舞臺,與跑友們搞一次露營晚會……
廣場外,村道邊。晚風輕拂溪水潺,霞隱花絮夕陽殘。人難捨,夜無眠,月光又漾我心田。啟明星耀大別山。
127
隔日依是好天晴,我們相約去了白沙關,同行的還有網友天馬行空。
位於鄂豫皖交界的新縣陡山河鄉白沙關,據新縣誌、紅安縣誌、光山縣誌、麻城縣誌載,其在白沙關村東南2公里的江淮分水嶺上,二嶺夾峙,東為望風尖,西為擂鼓臺,地勢險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白沙關原名白沙洲,古時為齊、楚關隘,後魏景明四年,元莫率兵攻梁義陽,被梁將吳子明戰死於此,南宋時,金兵侵犯中原,宋將孟良後裔孟珙率兵血戰白沙洲。後傳說抗元,被俘後堅貞不屈,被元兵殺害於關口,百姓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將此關改名為白沙關,並立孟珙石刻像於關內供後人瞻仰。1929年在白沙關爆發了著名的紅軍、農民赤衛隊近萬人的革命大暴動。遺址現有革命歷史紀念館、孟珙廟、望風尖、擂鼓臺景點四處。
1926年7月國共合作開始北伐戰爭,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主持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國民黨開始明目張膽的屠殺共產黨。當時的政治局負責人是瞿秋白,主張以城市為中心(共產國際的左傾主義),爆發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927年8月1日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1927年9月9日的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1928年12月16日的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等。在這種背景下,黨的最高領導集體主張武裝奪起中心城鎮,鄂豫邊區工農紅軍第七軍在陳店一帶開闢了柴山保革命根據地。當時適逢蔣、桂軍閥混戰結束,桂系軍閥被逐出武漢,將介石的勢力延伸入湖北和河南南部,他調集軍隊對柴山保根據地實行第一次會剿(因有國民黨獨四旅羅霖部和暫二旅李克邦部參加,史稱“羅李會剿”),瘋狂的殘殺革命進步人士。光山縣的反動勢力趁機糾集柴山保革命根據地北面陡山河一帶的胡、範、成、黃、寇幾家惡霸大地主,以胡道記為首,拼湊了反動武裝民團及紅、黃槍會(又稱紅黃學會)盤踞在白沙關山寨上。他們利用關口屯兵買馬,修築陣地,燒殺搶奪,魚肉鄉鄰,搜捕共產黨,嚴重阻礙了剛剛建立的柴山保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
1929年5月,白沙關村羅衝革命青年羅文玉被捕後遭胡道記殘暴殺害,屍體被吊在城樓曝曬,激起了當地羅氏家族的義憤,他們秘密聯絡附近的群眾組織農民赤衛隊,準備攻關發動起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