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青春撞了腰(六)(第4/5 頁)
那時還沒舉行結婚儀式、又同居的夫妻,我們這種情況很多,也很尋常,但是岳父那邊傳統觀念佔據了理性,所以沒有參與我們的婚禮。也沒有辦理婚後的三天回門(回孃家)禮儀。
婚慶辦得現代而又傳統。上午請來先生寫好喜聯貼上門楣,門框上的喜聯字我第一次專注到是合寫,如鸞鳳和鳴、招財進寶、雙喜臨門、早生貴子等都是連寫在一起的,也喻意夫妻和美,心心相映,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婚前一夜在婚床處塞上銅錢,饅頭,花生,硬幣,白果,糖果。讓第二天的孩童們摸床,以示意“早生貴子”。由已婚的嬸子壓床睡一睡,引導示意著承前啟後的傳承風俗。父母贈送了古錢幣,一人一塊銀元,雙方共同沐浴時放入水中,表示富貴盈門,子貴多福。
婚禮的當天拜堂前,從天津趕回的二姐幫妻畫了妝,並帶來了相機幫我們拍了照片,拜堂後共同吃了同心面,開始鬧洞房,由於妻懷孕,親友們講笑話熱鬧了氣氛,午飯招待了親戚、朋友與鄉鄰後,到了晚間便喝拜堂酒,由夫妻雙方在席間上坐,由妯娌嬸孃們又鬨鬧了一番。甚是熱鬧,回到新房後,又進行圓床的儀式,並由儀師和唱吉祥富貴喜慶的段子,親友鄉鄰們附和著彩頭。討煙遞茶又不免嬉鬧一番,反覆嘻慶之後,便結束了一天的禮儀。
這種秉承的禮儀,是一種包容與和諧的詮釋,是對妻的尊寵,也是對新人的祝願。多年後回想起來,人生之中最得意——雖沒能“金榜題名時”,但獨享“洞房花燭夜”!這種特有的風俗,是一種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同送月禮,上樑,回門等,更是地方民俗特色傳統文化的傳承。
但隨著時代改革的變遷,西方文化的入侵,婚禮也逐漸披上了西方的“洋尚”。當年有朋友力勸,辦西式結婚儀式。我想,作為一名華夏子孫,從鴉片戰爭起始的中國近代史上,八國聯軍進北京,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的侵華戰爭,中俄條約等,昂首屹立東方的大國民眾,是否居安思危、曾經的民殤國恥?
那天正是三九寒冬,小生命順暢的誕生,讓我很是欣慰與驕傲。第三天時拜祭了祖先,並且在塘壩埂邊上的古槐樹上割了一小片樹皮,在土爐火邊烘炕乾燥之後,把孩子放入我們小時侯睡覺的搖籃裡,這同樣也示意著承前啟後的傳承觀念。由近親的女性最年長者,用紅燭火點燃圍繞著剛出生三天的兒子周圍燻燃一圈,表示驅邪鎮神、沐香澆貴,引星述命、狀元及第之說,並祈禱長命百歲,福祿永享。但我的兒子,後來真的金榜題名,考上了大學。
母親患慢性氣管炎很多年了,到了天氣寒冷時,更是咳的厲害,所以洗尿布我全包了。妻“坐月子”肚子夜晚餓時,我就起床生火煮食物。記得那個冬天真得很冷,青磚瓦房四處鑽風,房外濃霜茫茫,室內水缸封冰。但心裡還是暖暖的,自己也做父親了,擔當與責任是首位的。
兒子出生後第五天,我便去了岳父母家報喜。岳父母很是高興,並讓我帶回了慰問品。第七天的時侯,妻身體還很虛弱,清早起來後便在房間起了爐炭火,叫來嫂嫂們幫兒子穿衣服,自己也細心地學習。為嬰兒穿衣服,那還真是一項很細緻與技巧的活。三個多月,我都承領了下來,後來孩子漸漸大了,妻才放開手腳與膽量慢慢學會。
第九天的上午,親友與鄉鄰聞訊前來賀喜,岳父岳母與其家人都前來祝賀。並挑擔來了六擔禮品,上面貼著又紅又大的雙喜字,其中最醒目的一擔禮品由岳父親自擔挑,左前擔著竹搖籃,右後擔著童車與童坐椅,竹搖籃裡放著紅色的被褥,上面鋪著絢彩的手工刺繡嬰兒肚兜,上面繡著鴛鴦戲水,年年有餘,五福臨門等圖案,還有童裝、童鞋、童帽。做工很是講究。我們接到村口,並燃放了鞭炮。
妻“坐月子”其間,也有很多講究的,不能出門吹風,即使有事出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