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青春撞了腰(三)(第3/4 頁)
起這個故事時,少時只當作笑談,過眼煙雲的傳奇罷了。
斯人遠去,時過境遷,今猶念兮,豈止只是寓意深刻?蘊含了多少世態炎涼。在那戰火硝煙紛爭的歲月,曾經多少的艱辛與夢想、苦難與滄桑。
44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只要瞭解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曉——趙雲,常山人氏,於十萬軍中在曹操眼皮底下,懷揣幼主阿斗如入無人之境,血戰長板坡一戰成名,三國時期蜀國五虎上將之一。
1927年北伐戰爭打到大別山,黃埔軍校的一名二十多歲的上校團長,進攻毛鋪村彭頌臣佔據的打鼓寨失敗後,夜裡奇襲北洋政府所屬的光山縣城,時任縣城軍政長官潘智武投誠,開城門迎北代軍隊進駐。
因潘智武是太爺的學生,便前來熊河向太爺為這位姓趙的團長討一幅字。當時潘智武親自磨墨,太爺提筆,為其寫了四個毛筆字----“堪比常山”。
太爺筆力蒼勁有力,行如流水,顯露出一股磅礴之氣。記得爺爺講到此處時,輕呷了一口茶,微笑著繼續說道。
潘智武把題幅裝裱後,敲鑼擊鼓送給了此團長,其大為讚賞,誇太爺字字千金,回送其銀元一千,潘智武又回送伍佰元與太爺。1929年春,高敬亭來熊河,攻打賽山寨、高山寨與打鼓寨時,太爺又盡數捐給了紅軍。爺爺也隨高敬亭團長參加了紅軍,後負傷回到家,1931年冬,紅軍西進轉移後,國民黨清共時,潘智武又特赦了爺爺。
太爺僅留的一幅字,“書香傳家遠”。我小時候見識過,比我上小學時,發的毛筆字貼印刷品寫得還要好。可惜爺爺保管方法不妥當,臨終前一年,要送給我從箱底拿出來時,被蛀蟲己毀得面目全非了。
“堪比常山”!與三國英雄常山趙雲血戰長板坡的故事,少時便刻畫在心中了。多少年過去了,猶念想起時,心內仍波瀾起伏。於是夜深人靜之時,提筆揮毫憶往昔……
若年之後,轉入縣城供兒子讀書時,方知新縣大力籌建全域旅遊,我於是撰文《八月桂花遍地開,開自大別山的熊河壪》,當時由湯傳稷老師發於《今日頭條》。
45
這是塵封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故事……
事過經年,我用笨拙的鋼筆,仍畫不出當年先輩們的光輝形象與凌雲壯志。
我僅能辦到的——夜深人靜之時,揮筆記錄先輩們、曾經陳述的傳承與故事。
1927年春,大別山淠水河畔,在古老的漢潢古道上的熊河街,這裡仍是客商旅途往返的必經之路。
這一日霧霾瀰漫,潘智武帶著縣保安大隊的百多號人,天還沒亮,悄悄溜到後山頂,包圍了哨樓,把睡夢中的青爺給抓了。
早上六點,青爺被五花大綁,在槍口威逼下來到了後河坪刑場。扯下了他封嘴的白棉布。
“潘智武,你不得好死! 苛捐雜稅欺壓鄉鄰!……”
“斃了吧。”潘智武詭異地奸笑著。
“老子十八年後還是條好漢!”
“預備、放!”潘智武一聲令下。
槍聲響了五聲,青爺怒目圓睜,屹立不倒,從嘴角溢位了縷縷殷紅的鮮血……
百米狹窄的街面上,叫賣聲彼此起伏,潘智武帶領著六個人,從街後繞向西。
清明早過了,柳莢迎風飄蕩著,粉白的刺槐花,落在河卵石鋪的路上,似飄了一層雪花兒。走過一段塘壩埂,花雕木樓旁那棵熟悉的桂花樹,嬌嫩的鐵鏽紅色的新葉,更顯得古樹鬱鬱蔥蔥,映在眼前,清新怡然。
從房中傳來了先生的授課聲。先生正在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這也是潘智武少時讀書的地方,先生在書館中正襟危坐,潘智武也聽過這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