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第384節(第3/4 頁)
感受:“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
王棟說道:“可能我在縣城裡,沒親身體會過,總覺得洪水距離很遠。”
呂冬笑了笑:“以前我也是這麼覺得。”
說起來,他有過三次大水的親身體會,曾經的九八年和利奇馬,還有前兩年夏天堵住洪水。
這三次洪水,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
最早的一次,呂家老村沒了,老村裡很多人也沒了,最後連呂家村都叫人吞併了。
利奇馬那次,洪水就在腳邊晃盪,幸好社會發展了,經濟和技術進步了,在大型機械輔助下,最終成功守住河堤。
但隨後,他回家的時候,就在距離城區一步之遙的高速橋洞下面出了事。
當時那個橋洞子,可能從高速公路落成,就沒人修過。
現在也好了,因為他的關係,去年就進行了整修。
再就是讓呂家村獲得新生的那場抗洪救災,整個呂家村的命運都因此而改變,連帶效應不斷擴大,甚至到了縣城和大學城。
同樣的,因為洪水沒有決堤,導致另外一個後果——洪水一退,沒了眼前的威脅,破損的青照河河堤無人重視。
呂冬上游下游看了很多地方,掌握大量一手資料,就以青照河堤現在的情況,誰敢說能保一方平安?
個人的力量確實有限,但不去做一點成功的可能都沒有。
有個五十歲左右的人這時到了前排,周圍的人全都過去打招呼,地位明顯不一般。
看著對方花白的頭髮,呂冬輕易就認出是誰,可能不是青照縣資產最雄厚的那個,但一定是現金最多的!
南部山區開煤礦的李興國。
這人的人生軌跡可以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前四十多年,名聲不顯,平平無奇、
另一部分就是四十五歲以後,突然從縣裡承包礦場,先是石料廠,又趁縣裡最大的煤礦改制拿下,然後一飛沖天。
“聽說沒?”王棟也在看李興國,伸出一個巴掌:“據說他在銀行裡,有這個數的現金存款!”
呂冬明白後面的單位是億,說道:“人家裡有礦,咱們比不了。”
王棟忍不住低聲說道:“還真是。”
他也是個明白人,知道能玩得起礦的,都不是一般人。
背後沒人挺著,連這個行業的門檻也摸不著。
很快,大會拉開帷幕,一些例行的儀式之後,縣政府大領導上臺做工作報告,單聽報告的話,青照真不得了。
不少人昏昏欲睡,呂冬倒是聽得認真,其中有不少關鍵性的數字和指標,尤其大領導的報告裡面,著重提到一點!
以青照的傳統優勢作為依託,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做好下崗再就業工作。
青照是個農業大縣,在大批縣屬企業倒閉破產或者改制轉賣的當下,想要在短期內發展成為工業大縣不現實,沒有足夠的工業企業,縣城和各個鄉鎮大批下崗待就業的人該怎麼辦?
全都推給社會,讓人自謀生路,不去加以引導或者創造有利的再就業條件,明顯不可能。
第三產業,同樣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大領導的工作報告裡面,這方面又重點提及兩部分,一是採用有效的政策,大力推動餐飲行業的發展,二是利用青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
報告上的事,想要實現當然需要時間,但這也算上面的施政綱領。
其實青照一直在利用歷史名人創造經濟價值,最為典型的就是縣名和縣裡的酒廠。
青照酒,本地銷量最大的酒,在泉南也有一定的名氣和市場,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縣酒廠卻做到破產重組的地步。
會議連續進行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