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第27節(第3/3 頁)
看報紙上,獎勵不都講究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一起嗎?”
呂振林想了想,說道:“應該有,不會太多。”
呂冬明白了,還是以精神激勵為主。
不管如何,這是好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
“錦旗快做好了。”呂振林又說道:“你這個預備先進個人陪我一起去送錦旗,就這幾天,先去縣裡,具體啥時候,我再叫人通知你。”
這是呂振林給他刷存在感的機會,想到有物質獎勵,呂冬連忙應道:“好的,需要我做啥,三爺爺你吩咐。”
呂振林又看了眼水桶和提包,提醒:“下了學,鍛鍊鍛鍊是好事,別在外面惹事,要不我親手把你送派出所。”
呂冬知道這是關心,老一輩的表達方式總很特別:“我曉得了。”
想到呂冬自水災來的表現,呂振林確實放心許多:“你先自個長長見識,等積攢點經驗,讓建國尋摸個廠子,弄個正式編制,沒編制總歸不是個事,媳婦都不好找。”
呂冬只能含糊以對,呂振林擺了擺手,朝小學走去,還嘀咕著樹不樹的。
小學裡到處是大樹。
呂冬騎上腳踏車,進廠弄編制的事,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這裡樸實而又保守,有些思想影響深遠,比如不孝有三,無編制為大。
農村要差一些,城鎮上家庭的穩定和安全感,與鐵飯碗緊緊捆綁在一起。
千好萬好,不如鐵飯碗好。
沒有鐵飯碗,種地打工也比投機倒把好。
哪怕到了1998年,呂冬老家這邊,老一輩很多人仍然把做買賣看成投機倒把。
呂冬不可能進工廠去捧鐵飯碗。
這時間段,就算弄到編制進去,估計很快也要出來。
青照這邊的廠子,除了早早轉股份制的,幾乎全軍覆沒。
去果園放下水桶,呂冬回到老宅,找來本子,專門記下方燕和杜小兵的聯絡方式。
一個能配上手機的記者,在報社怎麼都有點地位。
堂屋有塊牆皮掉了下來,呂冬簡單收拾了一下。
老式的青磚青瓦房子,很難說能再堅持多少年。
這樣的老房子看起來古色古香,似乎深具文化傳統,但住起來很不方便,不說別的,哪天在窗臺飯桌上,看見個蠍子或者老鼠啥的,也別驚奇,屬於正常現象。
七叔跟呂冬講過一個事,南鄰家特別不講衛生,老鼠啥的成群,七叔有次去他家串門,看他家儲藏室米缸蓋子特精緻,一個個灰黑色的圓珠子拼起來,每個珠子上還穿著根下粗上細的繩子,絕對稱得上稀罕。
用七叔的話來說,他好奇去看,米缸蓋子突然解體,一鬨而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