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道聖旨召回長安(第1/2 頁)
在大唐的朝堂上,鐵勒使者慷慨陳詞,指責唐朝背棄盟約,公然出兵與鐵勒對抗,對鐵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儘管大唐朝廷內部對此事態度不一,但鐵勒的強硬姿態無疑在大唐的官員中引起了廣泛關注,使得大唐在處理與鐵勒關係時不得不更加謹慎。
在構建聯盟方面,乙失夷男可汗憑藉其卓越的領導力和外交手腕,成功拉攏了多個周邊部落。
這些部落或出於對鐵勒實力的認可,或是對唐朝的不滿,紛紛表示願意加入鐵勒的聯盟,共同對抗潛在的威脅。
這一系列的聯盟行動,不僅增強了鐵勒的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它構建了一個更加廣泛的防禦體系,使得任何試圖侵犯鐵勒或其盟友的勢力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然而,韋羽並未坐以待斃。
他深知,僅憑徐庫勒一己之力難以與鐵勒及其盟友長期抗衡,因此,他加強了與漠南其他中立部落的溝通與合作,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廣泛的和平聯盟。
韋羽還利用其在軍事上的勝利,加強了對徐庫勒內部的建設,提升防禦工事,訓練士兵,確保在即將到來的衝突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在這場複雜多變的博弈中,漠南的局勢如同一根緊繃的弦,隨時可能斷裂。
鐵勒與徐庫勒之間的仇恨如同烈火,一旦點燃便難以熄滅。
而大唐則如同一位深思熟慮的棋手,每一步都需謹慎權衡,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戰爭泥潭。
就在韋羽在加強徐庫勒的軍事訓練之時,一道聖旨將其詔回長安。
要他對介入徐庫勒與鐵勒衝突事宜做出解釋,並且對此事對其問責。
韋羽接到詔書時,正站在徐庫勒的一個山坡上,眺望著遠方鐵勒部的動向。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鎧甲上,映出堅毅而複雜的神色。
他深知,這道旨意不僅僅是問責,更是大唐內部對於這場邊疆紛爭態度的體現。
回到長安的路上,韋羽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方面為能有機會直接向皇帝陳述利害關係、爭取理解與支援而感到一絲希望。
另一方面,他也憂慮於朝中可能存在的反對聲音,以及這趟回京可能給他個人帶來的不確定後果。
抵達長安後,韋羽沒有片刻耽擱,即刻入宮面聖。
大殿之上,李二端坐御座上,目光深邃,似乎在審視著每一個細節。
韋羽行禮後,開始詳細陳述介入徐庫勒與鐵勒衝突的原因與經過,以及他如何出於保護大唐邊疆安寧、防止鐵勒勢力擴張、維護大唐盟約信譽的考慮,才做出此舉。
“陛下,臣深知擅自行動,有違朝廷法度,但彼時情況緊急,徐庫勒已歸順大唐,作為我大唐臣民,正面臨鐵勒部的無情侵擾,若坐視不理,不僅漠南各部落心寒,更恐鐵勒勢力坐大,威脅我大唐邊疆安寧。
臣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大局著想,望陛下明察。”
韋羽言辭懇切,條理清晰。
李二聽後,沉默片刻,目光在韋羽身上停留許久,似乎在權衡利弊。
最終,他緩緩開口:“韋羽,你之心意,朕已知曉。
你為大唐邊疆穩定,不惜以身犯險,確有忠勇可嘉之處。
然而,國之大者,在於法度,你擅自出兵,確有不妥。
但念在你出發點是為大唐,且確有成效,朕決定對你從輕發落,著你繼續負責處理徐庫勒與鐵勒之事,但需更加謹慎行事,務必尋求和平解決之道,不得再擅作主張。”
韋羽聞言,心中一鬆,連忙叩謝皇恩:“臣遵旨,定不負陛下厚望,竭力化解邊疆紛爭,維護大唐和平。”
頓了頓,他深吸一口氣,神色凝重地啟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