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平賊之策(第1/3 頁)
厚重的大門被重重關上的瞬間,整個議事廳內的氣氛陡然緊張了起來。大廳內靜的彷彿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端坐在椅子上的魏淵也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壓抑之感。
楊嗣昌清了清嗓子開始談論起當下的形式來,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十分清晰。
“如今我中原九省之內共計有流寇四大支,其中實力最強的是谷城新叛,盤踞在鄂、蜀交界處屯兵養銳的張獻忠;其次是分散宜昌附近的曹操羅汝才與過天星部人馬;再次是與張獻忠東西呼應,在咱們眼皮子地下流竄的革、左五部人馬;最後是尚在逃亡中的李自成部。在此本督希望眾位能各抒己見,談談咱們接下來如何用兵剿寇呢?”
說完話楊嗣昌凌厲的目光在所有的文武大員臉上都掃了一遍,那些與他視線相觸的官員紛紛低下頭默不作聲起來。
就在此時陝西總兵賀人龍站了出來,他很是雙手抱拳行了一禮道:
“督師,俺賀人龍有話要說。”
見有人肯表態楊嗣昌很是欣慰。
“賀總兵儘管說來。”
“俺以為這四支流寇都不足為懼,如今我襄陽城內兵精將廣。為防止這幾路賊兵互為呼應,末將以為應當分兵進擊必可大破之。俺賀人龍願自領精騎三千西去,定可在三個月內剿滅那張獻忠。”
楊嗣昌聽了賀人龍的話不禁皺了皺眉,如此分兵冒進的建議實在是太過於冒險了。如今他身為九省督師,帶著皇帝無比的信任前來上任。若是一戰不可定乾坤,那等待他楊嗣昌的結局不會比身死鉅鹿的盧象升好多少。因此面對戰局楊嗣昌必須要謹慎對待。賀人龍這種賭徒似的戰術他自然是不會採納的。
果然,賀人龍的建議剛剛提完,時任襄陽總兵的陳宏範就提出了反駁意見。
“賀總兵之法老夫認為不妥,分兵而戰歷來是兵家之大忌。現如今流寇事大,我軍銳氣剛剛恢復。唯有一戰而勝才能穩定軍心,革、左五部就分散在襄陽城的周圍且實力相對弱小。老夫以為應當由革、左五部開始逐步擊破流寇勢力,此方為上上之策。”
陳宏範是襄陽本地的老將,鬚髮如銀的他今年已經六十有七,在整個湖北的軍政界內陳宏範可以說是資歷和威望最高的了。而且他的戰術相對比較保守,穩紮穩打不會產生過多的風險。
因此陳宏範的觀點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湖北本地文武大員的一致支援。賀人龍這個外來戶一下子被孤立了起來。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門派。賀人龍雖說是外省調來的總兵但他此刻卻也不是在孤軍奮戰,因為在他的身後站著的是一個不容輕視的勢力——邊軍集團。
在明代邊軍又稱為九邊或是九鎮,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將蒙元徹底趕到了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區,然而卻未能趕盡殺絕。蒙元的殘存勢力不論是瓦剌還是韃靼,不論實力強盛或是衰弱,他們一直都沒有停止對明朝邊境的侵擾。因此,自明朝立國以來,其國防就一直以北方邊鎮最為重要,後來隨著滿洲女真的興起,整個遼東的形勢又變得驟然緊張起來。因而有明一代,北方的邊患從未停止過。
邊軍就是為應對北方如此邊患而產生的,大明朝廷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在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九鎮成了明王朝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邊軍將士是來自於帝國內部各處的精銳部隊,他們既是擔任邊防的軍隊主力,又是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於常年與蒙古騎兵和滿洲鐵騎長年的征戰,邊軍的裝備和軍事素質都是其他衛所部隊所不可比擬的。再加上指揮邊軍的將領也多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因此在整個明帝國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