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第4/5 頁)
,但是兵部要擴大“官健”,財政開支顯然要大幅增加,開源節流也必須同時進行。
劉安先提出了一系列開源節流的辦法,然後重點說兩項重大的戶部革新設想:鹽政、糧政。
“榷鹽法,凡新舊鹽民,皆登記造冊,編入亭戶戶籍,隸鹽鐵使,免其雜徭,專事煮鹽納官,盜煮私販者論以法;于山海井灶出鹽之地設定鹽政機構,小者為亭,中者為場,大者為監,收榷其鹽。官收之後,將鹽稅加入賣價,寓稅於價,後轉售商人;商人於繳價領鹽之後,得以自由運銷,所過州縣不再徵稅,遠鄉僻壤商人罕到之地,官設常平鹽以濟其缺……”劉安胸有成竹地說道,“新鹽法即十字: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
說罷一向謹小慎微低調保守的蕭至忠也是讚不絕口,其他人也頻頻點頭稱讚。
劉安一時有些忘形,洋洋得意地說道:“國家榷鹽糶於商人,商人納榷糶於百姓,則是天下百姓無貧富貴賤皆已輸錢於官矣!由是財政充足,張相公欲增十萬兵也不在話下。”
張說有了弄錢的法子,也是頗為興奮,“天下理財之輩,無出劉相公之右。”
竇懷貞也急忙抓住機會拍馬:“當今朝廷人才輩出,國富兵強指日可待,晉王慧眼識才最是功不可沒。”
薛崇訓哈哈一笑,並不對正事置評,只用關心的口氣對劉安說道:“劉相公的眼圈都是黑色,這段日子辛苦了。你對國家的功勞,青史上定然會有地方寫的。”
劉安故作謙虛,也急忙吹捧薛崇訓:“晉王前年改漕運法,與我感觸頗深……漕運阻隔,法之不修,猶大於吏治不善。我輩無力阻止人之貪|欲、私心,唯有從法上著手,也能改善現狀啊。”
薛崇訓道:“治人讓李相公(李守一)去辦好了,反正他嫉惡如仇不怕得罪人,咱們給他施展的地方。”
竇懷貞滿臉敬意道:“晉王知人善用,真乃國家之福。”
“哪裡哪裡……”好話誰不想聽?薛崇訓的臉都笑爛了,心情大好說道,“咱們只要精誠攜手,定能幹出一番大事,造就一個盛世大國流芳百世,願諸公共勉。”
四個宰相一起執禮,紛紛說道:“精誠攜手鑄就盛世。”
薛崇訓哈哈大笑,高興地指著劉安道:“我真沒看錯你,不是還有個糧政麼,說說,趕緊的。”
“半年收糧存入平倉,以免穀賤傷農,當荒年、青黃不接糧價上漲時,開平倉以平糧價,百姓受益、國家獲利。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天下拱手而治矣。”
……
薛崇訓今日的心情好極了,大呼膳官弄酒菜,又喚來薛六:“去弄些歌妓來,今晚我要與諸相公暢飲,不醉不歸……去把程相公、李相公也請來,下請帖。我說要買水雲間那蒙小雨,來府上沒有?”
“老奴不曾聽說郎君此事啊?”
薛崇訓道:“對了,我是叫她自己決定的……那你去找杜姐兒,讓她派些人過來應急助興。”
第二十二章 紅瘦
綠肥紅瘦的季節,詩人們顧不得傷春悲秋。因為變法的具體舉措已經準備妥當,宰相張說擬成條呈向宮廷遞上了奏章,只要批覆便可下達到尚書省六部進入實辦階段。如此重大的變法自然吸引了大夫士族的注意力,哪裡還有過多的心思為賦新詞強說愁?
薛黨的目的隱藏得很深,外圍的人實在不容易看不透。加之兵制改革配套的鹽政、糧政變法,都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事情一直進展得很順利。
不料薛崇訓及幕僚都覺得志在必得的時候,忽然訊息傳到親王國:高太后拒絕批覆,將張說的奏章退了回去!
這事兒就有點奇怪了,完全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
“高太后顯然是薛郎的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