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
出征之前,極為盛大、隆重的祭天儀式。
有人大聲宣讀出兵詔書「應天順時、收茲明命,昭告於天下吾皇登基,德充帝王、紹天明命、山川告祥、人神和協、歲月茲著……」詔書為中書舍人草就、黃門侍郎、給事中等修編都是儒學大家、文采斐然的當世之才,而後才能昭告天下。
這很長的一大段,意思就是現在的大魏皇帝繼承是正統的,之前的帝王殘暴不仁,父皇登基受命於天。你們這四個王現在來攻打,根本就是犯上作亂、違逆天道,你們是不對的。我方才是受命於天,天地定會庇佑,一定要打的你灰飛煙滅,辭藻華麗,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父皇站在最前,丞相、文武大臣以及各位將軍,玉珩穿著他銀色的鎧甲站在父皇身後。他全束髮冠,銀色的束髻冠在陽光下閃耀灼灼華光,少許碎發拂過他的臉。這位翩翩少年的臉,眉目如畫,姿容雋爽,在陽光中無比俊美、英氣蓬勃、高大俊朗的少年將軍,巍峨而立他又一次要為父皇、為江山、為大魏出征。
祭天、祭地、告廟、祭軍神均行九叩之禮,所有人莊嚴以待,告慰天地、告慰祖宗、告慰軍神(一說是軒轅皇帝,一說是蚩尤),殺牲,以殺牲血塗軍旗、戰鼓、而後是陛下誓師。
面對數以萬計的將士,身穿甲冑、銀光閃閃,如此多的將士,卻是萬籟俱寂,父皇的聲音莊嚴、宏大,身姿巍峨。
「眾位魏國的鐵血將士,英勇男兒,江山需要你們,長安城、魏國各州、郡的無辜百姓也需要你們,叛軍犯上作亂,你們願意看見血染長安、生靈塗炭嗎?」
「不願意!」
「願意拼死保衛大魏,保衛自己的家園熱土嗎?」
「為大魏而戰,為陛下而戰!!!」
氣勢恢宏、聲震如天,而後是戰鼓雷響,五百里外可聞。
太廟中,父皇召見各位出征的將軍及本次出征的將領,受下虎符與詔書,漢朝虎符就可以調動兵馬。各地刺史、太守見虎符就知道是皇帝要調兵打仗了,見虎符便可以同意調兵,沒有虎符就是丞相去了也不能調一兵一卒。本朝除了虎符,調兵還要有詔書,奉皇帝命調兵出征,整個國家除了皇帝陛下,所以人都不可以調一兵一卒。
--------------------
第15章 斥候
杏城、合色城的兩支匯合多時,天也確實越來越冷,如果是在長安城可能沒有這麼冷,這是往北走越走越冷。
大軍要保持隊形,嚴守軍紀,這又不是郊遊想怎麼走怎麼走,行軍佇列中是不能說話的有軍令要求,一邊聊天一邊行軍肯定不行啊!早早的就要派出偵查兵,因為並不知道敵軍走到哪裡了?所以要一路偵查敵情,(不然就會發生,大家都不知道對方到哪了?突然看見了就開打了!)。
包括偵查周圍環境,水源、適合駐紮的地方,(也發生過大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比如草原,偵查沒有搞好結果迷路了的事情,當然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敵軍也是此般也要知道對方軍隊伍走到哪了?周圍情況如何?
佇列的排列也是有章法可循的,數十萬的大軍,光是隊伍行走都可以綿延數千米,還有輜重□□、箭矢運輸、糧草供給……,「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所以一日行軍不過30-50裡(約15千米-25千米),本來是初秋出發,慢慢就是冬季了。
偵查軍發出訊號,知道是碰到杏城和合色城的兵馬了,偵察兵匯報人看起來非常的多,帶兵的是玉珩的叔叔安南王苻賈和平西王苻澤,以及這幾位叔叔的孩子,玉珩的同輩苻鶴、苻義、苻起。這些人如果在朝堂上相見,玉珩是要跪這些長輩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