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我能融合獸魂 > 第108章 標準度量衡問世

第108章 標準度量衡問世(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太平十六年(209年),春日的暖陽輕柔地灑在洛陽皇宮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上,每一片都閃耀著歷史與現代交織的輝煌光芒。張循,這位穿越時空的君主,屹立於觀星臺之巔,他的目光彷彿穿透了層層迷霧與時空的束縛,預見到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自189年他奇蹟般地降臨這個亂世,以一己之力統一天下,開創華朝,至今已悠悠二十載。華朝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業俱興,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

然而,這位帝王的心,卻並未被眼前的繁花似錦所羈絆,他的志向,如同那無垠的天空,廣闊而深邃。

“陛下,地圓學說、萬有引力、宇宙結構等理論,經過我們多年的潛心研究推理,如今已日趨完善。”工部天文學顧問劉洪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面,輕輕打斷了張循的沉思。

這位前朝的老臣,儘管年事已高,不再擔任工部部長之職,但他對天文曆法的精通與熱愛,使他成為了張循不可或缺的智囊。在張循的支援下,他繼續潛心研究,引領華朝的天文學研究逐步逼近後世現代天文學的門檻。

張循聽後,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智慧與期待的光芒:“好,很好。地圓之說既已明瞭,那麼經緯線的劃分,本初子午線的確定,便是我們下一步的關鍵所在。朕要你們以科學之法,精確測算出本初子午線的長度,以此為基石,構建我華朝全新的度量衡標準。”

劉洪領命而去,數月之後,一份凝聚了無數天文學家心血與智慧的報告呈現在張循面前。報告中,透過對天文觀測資料的精密計算與地理測量的實際結果相結合,初步估算出了本初子午線的長度。

張循仔細審閱,心中暗自讚歎,這些古人的智慧與勤奮,無疑是華朝最寶貴的財富。

“陛下,我們提議,以四千萬分之一本初子午線長度,定為新的長度單位,命名為‘米’。”劉洪的建議,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張循聞言,心中一動,這與他所知的後世國際米制標準竟是如此相似!他強壓下內心的激動,沉聲道:“此議甚好,就依卿所奏。接下來,以此為基礎,制定完整的長度、面積、容積單位體系,務必使其簡便易用,易於推廣。”

於是,華朝新的度量衡體系在歷史的洪流中應運而生。1米既定,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單位也隨之確立,它們以十進位制為基礎,簡潔而明瞭,如同華朝的科學之光,照亮了未來的道路。

長度確定之後,面積的單位自然以平方計算,體積則以立方為單位,一切都井然有序,水到渠成。

隨後,一位名叫趙元的副司長開始著手籌建度量衡工廠。

趙元是一名能工巧匠,對機械製造有著非凡的天賦與熱情。他親自監督,精選上乘材料,按照劉洪等科學家提供的圖紙,精心打造出一批批精美的米原器。

這些米原器,用不鏽鋼合金鑄就,表面經過精心打磨,每一根線條都顯得那麼精準而優雅,彷彿是大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它們被分發到全國各地,成為華朝新度量衡標準的象徵,也見證了華朝科技的進步與繁榮。

在米原器的鑄造過程中,趙元遇到了不少難題。為了確保米原器的精確度,他多次與天文學家們溝通,調整鑄造工藝,甚至親自前往各地考察,瞭解不同地區的材質差異。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修正,終於鑄造出了符合要求的高精度米原器。這些米原器不僅具有高度的精確性,而且設計巧妙,易於複製和推廣,為華朝度量衡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質量單位。經過多次試驗與討論,他們終於確定,以1立方分米蒸餾水在4c時的質量,定義為1千克。

這一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