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出兵大月氏(第2/3 頁)
、南部軍區已經傾巢而出,向南亞大陸鋪天蓋地襲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最好的防禦機會。
即使是最先與華朝接戰的大月氏,也未能窺見華朝真正的戰略意圖。他們只以為華朝是為了報復之前平定大宛時大月氏派兵相助大宛的一箭之仇,而並非意識到華朝對這片土地的渴望與野心。
大月氏,橫跨了後世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割槽域,甚至延伸至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戰略意義之深遠,不言而喻。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月氏人曾是河西走廊與西域遊牧民族中的一員,面對強大的匈奴、烏孫以及漢朝,他們或許曾有過力不從心的時刻,但當他們遷徙至中亞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時,彷彿脫胎換骨,迅速崛起,建立了威震一方的貴霜帝國,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當之無愧的主人。
而那些曾經的土著民族,也在這股不可阻擋的力量面前,淪為了大月氏人的奴隸。
在絲綢之路這條連線東西方文明的紐帶上,商人們往來穿梭,他們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興衰更迭,而在他們的眼中,當今世界最強帝國非華朝莫屬。華朝的繁榮與強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絲綢之路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華朝之後,第二梯隊的強國中,大月氏(貴霜帝國)、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並駕齊驅,各自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大月氏擁有1000多萬人口,軍隊規模超過50萬,其實力之雄厚,足以讓任何對手都不敢小覷。然而,大月氏人並非中亞的原住民,他們源自華朝的河西走廊,是羌族人的一支。
因此,大月氏人的統治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他們並非本土民族,當地土著對於大月氏人的管轄始終心存不滿。為了維護統治,大月氏人不得不將大量的兵力分散到各地關隘和主要城市,以鎮壓土著的反抗,並防範來自康居、帕提亞、天竺等國的威脅。這樣一來,能夠用於對抗華朝的主力部隊就顯得捉襟見肘,總數不到30萬人。
儘管大月氏人對於華朝的威脅早有警覺,不僅在邊境部署了重兵,還特意加固了城牆,以應對華朝那令人聞風喪膽的步槍大炮。
然而,當華朝西部軍區的呂布大軍發起進攻時,大月氏人的防線還是顯得如此脆弱。第一座關隘在華軍的猛攻下,連一天都未能堅守,最終淪為了華軍的囊中之物。大月氏人丟盔棄甲,傷亡兩萬餘人,餘者狼狽而逃。
在華軍那無堅不摧的步槍、大炮面前,這個時代的任何敵軍都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力。對於華軍而言,打仗並不是最困難的,唯困難的反而是長途行軍,翻山過河。
大月氏人對華軍設定的第一道天險,便是中亞第一大河——噴赤河。這條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的河流,途經後世那條著名的瓦罕走廊,最終流向鹹海,成為了大月氏境內的一條生命之河。
大月氏人邊境防線被突破後,一路南逃,很快就跨過了噴赤河這道天塹。為了阻止華軍的追擊,他們果斷地將渡河所需的渡船全部燒燬,一點兒機會都不給華軍留。
面對這樣的困境,呂布只能一邊組織兵力偵查適合渡河的地點,一邊著手造船,為渡河作戰做著充分的準備。
大月氏人也在河對岸日夜巡邏,嚴陣以待,準備在阻擊華軍渡河的戰鬥中利用盾牌來減少步槍大炮的威脅,同時用弓箭對半渡的華軍進行致命打擊。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呂布表面上在造船渡河,實際上卻分兵派出了數千名善泳的精兵,悄悄急行軍繞到了上百公里外的上游。這些精兵用防水物資包裹步槍,在夜色的掩護下游過了河,再晝伏夜行趕到了渡河地點,對駐守港口的大月氏軍隊發動了突如其來的襲擊。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