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回 魅眼智慧女神(第2/4 頁)
沒法去,你老自個兒步行吧,多有得罪。你說改名為山東路的,是指這條路嗎?\"
\"正是,過不幾年,馬路再修過去,先生更不必走路了,但那時恐怕誰也找不著延真觀了。\"車伕感嘆道,吆喝馬頭轉回,打馬一鞭,返回原路。
孫友站在馬路盡頭,見前面泥濘爛路,蜿蜒前伸。路旁三兩茅舍農屋,破爛不堪,沼澤一片,時有鷗鳥驚飛、蛙聲不斷。稀疏茅草在沼澤地搖曳,倍顯荒蕪,純然一片鄉下風景,與身後繁華街市恰成鮮明對照,天壤之別。
孫友提著綢衫衣角兒,小心翼翼繞過水幽窪地,走到路旁一家農舍,見一老者正在門邊坐著,手伸進衣領捉蝨蚤。
\"老伯,借問方家可在這裡?\"
老者將手一指:
\"前面不遠,小路盡頭便是。\"
孫友道謝一聲,捺著性子高一腳矮一腳在泥濘小道上挪步。自開啟錢莊後,食有肥鮮,出有車轎,日子闊綽了,反倒忘了當年苦處。此時行在鄉間路上,感嘆叢生,不知究竟為何自討苦吃?是為了那個貌不出眾的方姓丫頭,還是心有所圖、為計深遠?他一時心緒複雜,回答不出。
好容易走到小路盡頭,不過有裡許路,便額頭冒汗,熱氣蒸騰,暗笑自己嬌慣了身子。他見一個茅屋橫在眼前,擋住去路,便開口喊道:
\"敢問方大媽可在此?\"
屋裡微微響動,出來一位老婦人,頭髮半白,顴骨高突,眼窩塌陷,衣衫破舊,光景過得很貧困。
\"客官是﹣-?\"
\"敝人姓孫,大媽叫我孫先生好啦。\"
\"呵,孫先生,別見笑,我們窮老百姓家,實在不好待客。\"
方大媽忙請孫友入屋,抬一隻小木凳,用袖口擦著凳面,唯恐弄汙了客人的青綢長衫。
孫友坐定,打量屋裡,見屋頂漏光,牆壁裂縫,果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唯有一架木紡車,老婦以紡線為生。
\"方大媽,小紅姑娘託敝人帶給你一點銀錢,表示她孝敬之,孫友掏出十兩銀錠,交給老婦。”
\"小紅,我的兒,她哪來的銀子?莫非她……\"方大媽面露驚惶神色,焦急不安。
孫友趕緊安慰道:
\"這是小紅姑娘的月工銀,湊了兩年才這麼一點,你別誤會。\"
\"呵,小紅這孩子,巴望我賣地贖她回家,可至今無人問津,地賣不出價,我可怎麼辦。\"說著淚水奪眶而湧。
孫友心裡一陣酸楚,他從方大媽身上,似乎看到母親早年的影子。
\"方大媽,聽小紅姑娘講,你家祖業田有二十多畝,見今在何處?\"
老婦比劃道:
\"屋前屋後,左右兩邊,都是這塊地,地勢低窪,常年積水,澇死莊稼,連草也難長。\"
孫友出門舉目四望,立刻明白方小紅的用意。
這片低窪地,固然不出糧食,卻似一隻攔路虎,橫踞\"山東路\"前方,擋住英國人修的大馬路,地理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孫友經營錢莊有年,常與房地產商人打交道,略知房地產生意。蓋因房地產商人,最看重地面的市口,市口熱鬧,寸土寸金;地面偏僻,人氣不旺,則地價低廉,兩者相差不可比較。
英國人強迫朝廷訂立《中英條約》
開放五口通商口岸,上海首當其衝,劃定了英租界。方家祖田,正處在英租界境內。早年間,上海商埠初開之時,市面尚不繁榮。英國人修馬路,大多沿黃浦江鋪建,後世最熱鬧的\"外灘\",便是早期上海最先開通的市街,沿江而設,方便碼頭船家和來往商賈。以後英租界商家雲集,生意日漸擴大,上海市面相繼修築了北京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