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唐財政的基本現狀(第2/2 頁)
石。”
這裡面的絹、綿,都是按照目前市場價還折算的。
這個數字核算成現錢,按照大唐米價,大約在1300萬貫左右。
李倓在一邊聽得很仔細,這個數字與史料中天寶年間稅收大致相同。
《新唐書》有記載:(天寶三載)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餘萬緡,粟千九百八十餘萬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匹,綿百八十餘萬屯,布千三十五萬餘端。
租錢也還是田租,只是有一部分是沒有交糧食,而是直接叫的現錢。
楊慎矜彙報的的庸和調,與天寶三載基本上一模一樣。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作者很懶……啊呸!
這說明了兩年過去了,大唐稅收統計沒有更新。
那到底是不是隻有兩年不更新呢?
這就無法肯定了。
但的確存在稅收統計停滯的現象。
史料同樣有記載:開元以後,丁口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
意思是,開元結束,到了天寶年間,人丁的統計就沒了,田產隨便買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人丁統計都沒了,還怎麼合理地收稅?
但不給李隆基收稅結果,官位還怎麼保?
所以,實際上,現在的戶部,一大堆爛賬,東湊西拼。
楊慎矜以擅長理財著稱,他的理財才能也停留在維持這個爛攤子局面而已。
按照歷史進度,今年楊慎矜就會因為圖讖案,被王鉷、李林甫聯合幹掉。
楊慎矜走之後,王鉷主持局面,那就更爛了。
王鉷之後,殺出個同樣理財的楊國忠。
不能說更爛,只能說完全靠數字都拼湊交差。
如何拼湊?
有錢人的稅如數奉還,窮鬼的稅不增加,但運費和消耗往死裡攤派!
直到把賬目湊齊為止。
楊慎矜說完之後,李隆基卻問李林甫:“今年各地軍費需要多少?”
李林甫回答道:“啟稟聖人,今年各地軍費總支出,預計在1400萬貫。”
別看李林甫只給了個數字,但這個數字是經過層層彙報而來的。
李林甫知道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但在李林甫的吏治下,這個數字已經基本靠譜。
這是李林甫最強悍的地方之一,他能給出李隆基許多關鍵的資料。
這就需要極其強悍的吏治能力。
氣氛有些緊張,僅僅軍費就超出預計了。
“軍費開支如此龐大,右相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呢?”
李林甫又回答道:“臣認為,進一步將鹽稅交給各地節度使去處理,以擴充軍費。”
李隆基又問道:“可以填平呢?”
“可以,民間富裕,鹽價只需再合理地漲一些,就足以填平各地軍費,這樣朝廷的負擔也會小許多,聖人您也不必過度操勞邊關。”
喜歡我在大唐躺平擺爛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