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揚千總》(單章)(第1/1 頁)
畢公智止千總箭。
《楊千總》
在那段緊張的籌備軍隊,前往洮州與岷州邊地禦敵的清晨,畢民部公(即畢大人,古時對某位民部官員的尊稱)自家中被緊急召起,肩負起了國家的重任。
他的行裝還未完全整理妥當,但已聞令而動,展現出一位官員的擔當與決心。
隨行的隊伍中,千總楊花麟騎馬在側,作為得力助手,他一臉肅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在這緊鑼密鼓的行軍途中,卻發生了一幕小插曲。
道路之上,人馬熙攘,突然間,一位行人或許因急病或是疏忽,竟在路邊遺落了穢物,這一突如其來的不雅之舉,在肅穆的軍隊面前顯得格外刺眼。
楊花麟見狀,頓時眉頭緊鎖,怒火中燒,他本能地拉弓搭箭,意欲給予這不敬之舉一點“教訓”。
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個人修養的問題,更是對軍隊威嚴的冒犯。
就在他即將釋放那致命一箭之際,畢民部公卻及時發聲,嚴厲地喝止了他的行為。
“楊千總,不可!”
畢民部公的聲音威嚴而充滿智慧,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眾人耳畔。
他的目光堅定而溫和,透露出對士兵們的關懷和期望。
他深知戰爭中的團結和紀律對於勝利的重要性,因此不願因一時衝動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楊花麟聞言,面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不解和不滿。
但他很快意識到畢民部公的深意,明白這位智者所言非虛。
戰場上的生死存亡取決於士兵們的團結一心,而不是個人的恩怨情仇。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放下手中的弓箭,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衝動行事。
楊花麟的臉上逐漸浮現出釋然的笑容,他向畢民部公投去感激的目光,然後轉向那位行人,
用一種戲謔而又不失分寸的方式大聲喊道:
“喂,那位遺屙的朋友,作為小懲,我送你一股會稽產的藤簪,用來綰緊你的髮髻吧!”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調侃,彷彿在開一個玩笑,但卻又恰到好處地避免了可能引發的衝突。
隨著楊花麟的話音落下,他假裝一箭射出,實際上只是做了個射箭的動作。
他的舉動既緩解了緊張的氣氛,又讓那位行人感受到了他的善意和寬容。
周圍計程車兵們紛紛發出一陣鬨笑,原本緊張的氣氛瞬間變得輕鬆起來。
他們意識到,楊花麟並非想要傷害那位行人,而是透過這種方式化解了潛在的衝突。
這場小小的插曲過後,士兵們繼續前行,他們的步伐更加堅定,士氣更加高昂。
楊花麟和畢民部公的身影漸行漸遠,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面對衝突時,冷靜、寬容和智慧往往比暴力更能解決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在艱難的環境中保持團結,戰勝敵人。
這一箭雖未真射,但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準確無誤地“擊中”了那位行人的頭頂。
引得他一陣慌亂,急忙奔逃而去,留下了一地未及清理的狼藉。
而這一幕,也讓隨行的將士們忍俊不禁,緊張的心情瞬間得到了放鬆。
至於那位“遺屙者”,或許他在匆忙之中並未真正理解這一場鬧劇的深意。
但他或許能從此事中,感受到一絲溫暖與寬容,而這,正是戰亂之中最為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