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第4/6 頁)
說起七皇子這個“賢”字封號,可是讓七皇子一脈得意很久。但水珏卻是笑而不語。只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
七皇子去了江南,明目張膽的拉攏江南學子,並且到處派人宣揚自己的名聲,那賢的名聲都傳到了京城中。在朝堂上,也有不少臣子大稱七皇子賢明德茂。皇帝說,既然你們都說他賢明,那就封為賢親王吧,順帶把七皇子的母親也恢復原位。
七 皇子很高興,太子很不高興,勇親王心裡很複雜。自七皇子被厭棄,勇親王便遠了和七皇子的來往,雖說七皇子下江南之前又去試圖修復關係,但誰都知道,那只是 表面上親密罷了。勇親王看著七皇子得勢,不得不考慮著,是不是又有新的對手出現了。不過七皇子之母雖是妃位,但出身不高,背後也沒有大家族支援,所以勇親 王只是懷疑一二,就把人拋在了腦後。對他而言,還是太子威脅最大。就算是一直不動聲色的瑞親王,都比七皇子的威脅來的大。
這時候勇親王倒是聰明瞭。
賢親王的那個“賢”字和親王的封號,其實都頗為諷刺。
既 然跳過五皇子,得了親王,也要有理由吧。從長幼有序來說,五皇子還是郡王呢。從出身來說,怡妃出身最低。從功勞來說,七皇子當差這麼久,從來沒辦出過什麼 利國利民的大事,就算是江南一案,那也是皇帝已經處理好之後,派他去安撫而已。說起功勞,還真沒什麼,還比不過上戰場鍍金的勇親王。人家勇親王去了戰場, 好歹殺了幾個敵人,而且戰場也確實刀槍無眼,就算勇親王被層層保護著,也有些危險。如果是得寵程度,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親王的冊封實在是來的奇怪。
而且皇帝給賢郡王封號的時候也特別有意思,那旨意大意是“既然你們都說他賢明德茂,那朕就封他為賢親王吧”。瞧瞧,其他皇子的冊封都是“朕認為此子如何如何”,這一對比,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感情皇帝這冊封,像是被逼迫的似的。
但七皇子所做的事又何曾不是逼迫呢?先是學子幫他傳播名聲,然後是民眾四處讚揚,最後是大臣們交口稱讚。他這一手操縱民意確實是玩得漂亮,但他忘記了皇帝還好端端的沒死呢。皇帝在上面看著自己兒子跑去操縱民意,就差說此子非常適合當皇帝了,他心裡能舒服?
功高蓋主的意思就是某人的聲望超過皇帝,這種人一般都得死。同理,皇帝是不會允許有哪個兒子或者臣子在民意上弄得那麼聲勢浩大,那簡直是藐視君王。
在皇帝順著七皇子的意思賜下“賢”,並且下了那麼一道耐人尋味的旨意的時候,七皇子的未來就註定了。
可惜在劇中的人看不明白,連臣子都把其理解為皇帝贊同民意,覺得七皇子賢明呢。
本來水靖也嚇了一跳,不過被水珏點明白了。水珏這個擁有皇子思維的真正皇位漩渦之外的人,才看的明白皇帝這些彎彎道道——好歹她曾經是皇帝唯一信任的實權王爺,對揣測聖意什麼的,是小菜一碟。
太子、勇親王、賢親王三人在家宴上唱唸做打做齊全了,順郡王從來都是裝木頭人,而瑞親王則是太極打的十分圓滑,整一隻油鹽不進的狐狸。
在女眷這邊上,新誥封的賢親王妃是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現在又沒有太子妃壓著她們一頭,這兩個親王妃你一言我一語,聽著是感情融洽,但話語裡的交鋒不知道過了多少次。可想勇親王和賢親王兩人的關係,並不是表面上看著的那麼好。
水珏自然不會參與進去,她和比順郡王還沉默的順郡王妃聊了起來。不過聊了幾句她就沒勁了。若說順郡王是裝的木頭人,那這順郡王妃就是真的木頭人。這恭順倒是恭順了,卻連點人氣都沒有,估計是矯枉過正,那規矩真的學死了。
那賢親王揚眉吐氣,剛把勇親王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