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鍊鋼(第1/2 頁)
鍊鋼關係著遼寧發展大計,也是鑄造鐵炮所必須的。銅炮太耗資源,還是不用為妙,要想真正獲得大量液態鋼液真的很困難,除非使用煤氣或者重油作為燃料。
作為與本專業有點關係的鍊鋼技術,朱瞻基還是瞭解一二,正是因為了解才知道其中的難度。
工業鍊鋼技術有平爐鍊鋼,轉爐鍊鋼,電爐鍊鋼三種方法,只有電爐鍊鋼才能有效地控制碳的含量,從而進一步生產出高品質的特種鋼材。
轉爐鍊鋼,電爐鍊鋼這兩種技術根本不可能實現,唯一可能的就只有平爐鍊鋼,它需要煤氣或者重油作為燃料,焦炭作為還原劑。
大明朝的鍊鐵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光是遵化每年就可產鐵三十萬斤。
鍊鋼之法從很早就有,主要還是要去除氧、硫、磷雜質,同時還要控制碳的含量。
即使是各種炒鋼之法,也需要透過高強度的鍛打才能出好鋼,鍛打能夠去除雜質,使碳能夠均勻地滲透到鐵裡面,形成滲透鋼。
總之鍊鋼就是脫出有害雜質和控制碳的過程,難點就是提高溫度和脫磷。
使用倒焰爐和加入氧化鐵等,雖然有效,但是還不夠。
只能多作嘗試,為以後使用平爐鍊鋼積累經驗。
有了鋼,首要做的是生產出大量的滾柱軸承,可以大量應用於主軸、起重裝置、各種刀具、工具。
其次需要生產各種機床,比如:車床、鏜床、銑床、磨床等等。
這些都不好辦,動力的問題和刀具的問題都不好解決,退而求其次,在機床上用手工也能做很多東西出來。
不管如何,總有一個人最先在搞這些機械,不去嘗試永遠也做不成。
據說有人做了一個統計,明清時期,中國的發明就開始遠遠地落後於西方國家。
在漢朝時期,張衡就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元朝的郭守敬也發明了比如簡儀等十幾餘種觀察和測量天文的儀器,這些都代表著最高的科技水平,因為這些儀器不光測量的準確,而且還很難製造,正真的是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關鍵還是這個鋼鐵製約了大明的發展,沒有找到突破口,應用跟不上。
當然歐洲這個時期鍊鋼技術還遠遠落後於大明,但是他們還是找到了方向,開始使用機床,製造出了蒸汽機。
英國還砍伐了大片的森林來研製鐵炮,研究合金材料。
說到底還是大明的這種皇帝私有產業制度限制了工業的發展,導致一步步落後,國力衰退。
蒯祥自永樂十五年就開始參與設計承天門,那個時候他不過才十八歲。永樂十八年完工,被朱棣稱之為“蒯魯班”,升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
他精通設計和計算,雕刻之術也是出神入化,繪畫也很不錯,這樣的天才不去設計機器裝置真是可惜了。
“廷瑞,你很不錯,連皇爺爺都稱呼你為‘蒯魯班’,朕這次叫你來,是有重任交予你。”
“皇上,什麼任務啊?”
“上次朕不是讓你雕刻玉板來印錢幣嗎?
本來是想讓你在鋼板上雕刻的,但是想想,難度太大。”
“是。”
“所以朕就想讓你設計一種能夠製造在鋼板上雕刻的機器,或者切削的機器。”
蒯祥露出疑惑之色。
“你也知道,自我大明立朝以來,鑄錢很少,主要是私自鑄錢很猖獗,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以用鈔錢來代替。
如果能在銅中加鋅,同時藉助重壓、切割等手段製作出精良的錢幣,使私自鑄錢獲利減少,難度加大,那麼老百姓買東西都方便多了。”
“皇上,我聽懂了,就是把鐵銅比作木頭,那就只能借用外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