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親自培訓(第2/2 頁)
大明戶籍包括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農戶、儒、醫、陰陽)、軍戶(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匠戶(廚師、裁縫、馬船)、灶戶(鹽戶)、商戶、儒戶、驛戶等。
“特別是這個商業尤為重要。”
“陛下,何為‘無工不富’?”
“問的好,人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哪裡離得了這個‘工’,大明朝窮,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工’和‘商’沒有搞起來。農業目前只夠保本,而工業卻往往能夠產出價值多得多的產品,工商業發達,稅收自然就多,財富則會越積越多。
全國大部分戶口都是農戶,農戶如果沒有錢,就買不起東西,生活就不好過,那麼做工肯定就沒有著落,這又進一步影響到商戶,沒有豐富的商品又怎麼拿去販賣呢?
所以說這是一環扣一環,將來人口增多,就更一步凸現這種情況,大明的很多匠戶都有田產,朕覺得這樣的戶籍制度根本毫無意義。
只有大力發展商業,轉移更多的人口到工業上來,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這個工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就像是讀書一樣,只有讀得好的人才能考上進士,沒有一定的天賦,沒有政策支援,是搞不好的。
比如說像醫生,你讓醫生的兒子去做醫生,一般是不成事的,這個得講機緣和愛好。囉哩囉嗦地說這麼多,就一句話:朝廷要扶持工業,政策支援,努力發展商業,減輕農戶負擔。”
……
經過二十多天的培訓,朱瞻基肚子裡面的貨都被掏空了,連胡善祥都生下來一位公主,這九人終於滿足了,離京上任去了。
期間李時勉過來謝罪,被任命為國子監祭酒。
孫繼宗被打發去挑選實驗田,人手,研究農業技術去了。
一日,朱瞻基在西苑湖邊散步,就看見於謙走過來了。
“又有什麼事?”
“陛下,你看我這個半吊子,還沒有徹底搞懂稅務,新招來的人還不認真學習,你說這如何是好啊!”
“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壓力很大?朕都比你小几歲,不懂就學,就摸索,你就放心大膽地幹,朕相信你。”
“陛下,下面的臣子都在議論陛下你違反祖制……”
“放肆!”他度了幾步。
“廷益啊,太祖曾經說他最類劉邦,劉邦是什麼樣子的人,你不會不知道吧,往儒帽子裡面撒尿,你的心智還不夠堅韌啊!”
“臣知錯了。”
“世人皆醉朕獨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