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173(第1/2 頁)
</dt>
從書頁來看,手中的《易經》定然是古本,怕是宋以前流傳下來的。不談書中的內容,單是書籍本身便已價值連城。
《道德經》和《易經》都不是佛家的東西,大和尚是疏忽了,還是故意的?
道衍捻著佛珠,很想說幾句話來挽救一下在徒弟心目中的形象,孟清和卻忽然站起身,只道今日與大師一晤,獲益匪淺,回去後定當苦心鑽研典籍,絕不負大師的看重。
“大師,在下告辭了。”
孟同知轉身出門,動作乾脆利落。
道衍坐在蒲團上,半晌沒說出話來。
許久,合目輕笑,又念起了佛經。
這個徒弟當真是狡猾,得了便宜,仍不肯叫他一聲師父。
沒關係,和尚他有的是耐心。
徒弟總歸是跑不掉的。這聲師父,叫與不叫,倒也無妨。
接下來數日,孟清和時常被道衍請去“談論佛法”,朱高熾每每想抓壯丁都落了空。
這也未免太湊巧了?直到燕王妃提醒,朱高熾才恍然。
“你父王將北平政務交給你,也是想看看你的馭下之能。”燕王妃仍有些許病態,氣色卻比兩個月前好了許多,“孟十二郎有才,你要用他,也需思量該怎麼用。”
“兒……”
“你自幼受儒師教導,不像你兩個弟弟一樣張揚,這是好事。”燕王妃頓兩頓,接著說道,“可也別盡學酸儒肚子裡的那些彎彎繞,讓人寒心。”
朱高熾沒有說話。
“你父王為何能得擁戴?你兩個弟弟為何更得武官誇讚?”燕王妃看著朱高熾,目光凌厲,“你年紀漸長,母妃不願多說,只有一點,看看南京的皇帝,還不能明白嗎?”
“……是。”
退出燕王妃所居的正殿,朱高熾的額前出了一層薄汗。
想起母妃的話,不免心中一沉。
為何道衍大師突然將孟清和請去,為何母妃會突然如此教導,還以兩個弟弟做比?
馭下之道?
朱高熾撥出一口氣,有些恍惚,又似明白了些什麼。
燕王妃與世子談過之後,道衍請孟清和鑽研佛法的次數逐漸減少,至少王安去找人時,不會次次撲空。
王府官屬的氣氛也發生了改變,隨著世子交代的工作逐漸減輕,盯著孟清和的視線越來越少。即便有,也不再如往日一般扎人,著實讓孟十二郎輕鬆許多。
工作的間隙,孟清和開始捧著道衍交給他的典籍研讀。
《易經》很難懂,認真去讀,卻每次都能得到不同的體會。先人積累的智慧,是在浮躁的鋼筋水泥社會中難以獲取的珍寶。
靜下心來,便能發現到身上的許多不足。
小聰明,爭強好勝,婦人之仁,瞻前顧後。
以為自己很低調,卻處處成了出頭的椽子。
自以為路走得很穩,殊不知腳下正踩著獨木橋。
漸漸的,孟清和明白了道衍的用意。
某日又被道衍叫去研究佛法,孟十二郎真心誠意的向道衍行禮,道:“多謝大師。”
道衍捻著佛珠,“仍不願叫貧僧一聲師父?”
孟清和:“……”感激歸感激,加入不良門派,免談。
“也罷。”道衍笑了,“終會有那麼一天的。”
小樣,看你還能嘴硬多久!
十月中旬,前方的戰報傳回北平。
燕王下達的軍令是征伐遼東,中途卻轉道向南,借道天津,過直沽,兵指不久前被徐凱攻下的滄州。
部將不解,燕王給出的理由是“夜觀星象,見有白氣兩道,自東北指向西南,必是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