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23(第1/2 頁)
</dt>
都是封賞惹的禍
建文四年七月,燕王繼皇帝位,詔告天下。
同月,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人頭落地。
楊鐸紀綱等人奉命領燕山衛大肆搜捕落網之魚,凡同名單上的奸臣有關之人,無不提心吊膽,風聲鶴唳。
好在方孝孺和景清只是個例,朱棣好殺,卻終究沒有達到朱元璋的水準。
殺了方孝孺和景清之後,朱棣召見了道衍,君臣兩人進行了一次長談。
或許是道衍和尚的勸說起了效果,也或許是朱棣認為人已經殺得夠多了,在將徐輝祖捉拿下獄之後,這場屠殺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徐輝祖被拿,徐皇后和徐增壽都十分擔憂。
徐皇后流著眼淚在朱棣面前求情,徐增壽則想方設法進到牢中見了徐輝祖一面。
以徐輝祖的身份,即便關押進錦衣獄,也沒人敢難為他。除了外表憔悴點,精神還算好。
隔著牢門,徐增壽與徐輝祖對面而坐。
兄弟倆沒說話,歷史上,徐增壽這時已經死了。
“兄長,陛下已經登基,還要固執下去嗎? ”
徐輝祖閉口不言語,徐增壽無法,知道自己算是白來一趟。
不過,為了徐家,為了宮中的徐皇后,終有一天兄長的態度會鬆動。只是要過多久……徐增壽撓頭。
說不得,要去道衍大師那裡想想辦法。
兄長太固執,也是個愁事。徐增壽嘆氣,很是無奈。
自洪武朝起,論勳貴排位,徐家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徐皇后,代王妃,安王妃,都是徐輝祖的親妹妹。
燕王登基稱帝,徐輝祖從藩王的大舅子升級成為皇帝的大舅子,不出意外,朱棣之後的皇帝鐵定是他親外甥。只要徐家不犯不赦的大罪,榮耀權柄不可估量。這樣的身份,已經不單是顯赫能夠形容了。
可是,在朱棣進城之後,徐輝祖並未露面,也未奉召,而是跪在徐家祠堂中,對新帝避而不見。
皇帝下令,他藉口推辭。
以親情遊說,繼續沉默不語。
這種態度惹惱了朱棣,當時正逢方孝孺案發,朱棣一聲令下,徐輝祖被抓起來,下錦衣獄。
關了大舅子,朱棣又把小舅子叫到身邊,滿口抱怨,同樣都是舅子,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見朱棣不似真要殺了徐輝祖,徐增壽大著膽子為兄長求情。
徐輝祖帶兵和朱棣打仗,是因為當時還拿著建文帝發的工資。
朱棣進城之後跪祠堂,因為腦筋太直,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見朱棣態度有了些許鬆動,徐增壽繼續說道:“陛下,臣的兄長雖未奉召,卻也未明言反對陛下。兄長的性格隨了臣的父親,陛下不是也清楚?”
提起魏國公徐達,自己的老丈人,朱棣不好繼續發火,瞪了一眼徐增壽。
徐增壽故意笑得賴皮,朱棣沒好氣的哼了一聲,“擺這個樣子,是想朕打你板子?”
“臣不敢。臣對陛下之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對陛下的愛戴,如江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朱棣:“……哪學來的?”
“不敢瞞陛下,兩日前,臣拜會了燕山後衛的孟同知,談話間獲益匪淺。”
“你怎麼會去見他?”
“孟同知幫過臣一個大忙,臣上門道謝。”
“哦。”
徐增壽欠孟清和一個人情,還是不小的人情,朱棣知道。
楊鐸和紀綱在京中的活動,包括助徐增壽脫險,以及孟清和在其中的作用,他都一清二楚。如今攤開在自己面前,是想為孟清和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