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164(第1/2 頁)
</dt>
“大善!”
“需下官之處,方伯只管吩咐。”
“如此,我等同心協力,掃除燕逆!”
計定,鐵鉉立刻著手開始實施。
出城投降的人必須嚴格選拔,不能露出半點破綻,令燕王起疑。更不能讓左右搖擺的人混進去,使假投降變成了真投降。
詐降前的準備工作由盛庸主持完善。城頭之上,守軍日夜輪換,對著城外的燕軍大聲唾罵,罵完就哭,內容大同小異,主題只有一個,“濟南魚矣,亡無日矣!燕逆真td不是東西!”
城外燕軍聽到了,根本不做理會,繼續該幹什麼幹什麼。
水淹濟南是個大工程,燕軍的動作根本瞞不住城內,城頭守軍的大罵恰好證明此計可行。
於是,燕王下令加快速度,濟南擋在他面前三個月,再多的耐心也早已告罄。
孟清和指揮著手下兵卒伐木堵住溪澗,在轟隆隆的巨響中,挺直背脊,遙望濟南。
沒有攻不下的城池,只有堅不可摧的人心。
鐵鉉,盛庸,濟南的守軍,他們的頑強令人欽佩。立場不同,註定彼此只能成為敵人。有這樣的敵人,也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如果南軍一方都是類似李景隆的草包,史官不會浪費更多的筆墨,只為描繪朱家叔侄之間這場皇位爭奪戰。
頂多在史書上留下寥寥幾筆,記敘某年某月某日,藩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起兵造反。一路勢如破竹,先下某地,再下某地,接著下某某地。於某年某月某日,終於成功打進南京,把建文帝一腳踹下皇位,自己坐了上去。自此改換年號,祭拜太廟,新君新氣象等等等等。結尾用上幾個語氣助詞,對建文帝的短暫皇帝生涯做一下總結,也就罷了。
缺少了勢均力敵的對手,在史官筆下,燕軍應該會成為各個以一敵十的猛士,張玉朱能沈瑄等大將更是猛士中的猛士。趙子龍七進七出曹營算什麼,燕軍猛士能把李景隆的中軍穿成篩子!
想到激動處,孟清和都為自己的腦補能力喝彩。
丁總旗許久不見孟同知出聲,瞅一眼他臉上奇怪的笑容,下意識側身讓開兩步。以丁總旗曾為朝廷五品官的經驗,短時間內,不要靠近孟同知為宜。
不過兩日,燕軍在城外的工程就初見成效。
流過濟南的河流明顯水位上升。夜間,恍惚能聽到大水奔騰之聲。
鐵鉉知道,最佳的時機已經來到。這個時候出城詐降,燕王的戒心會降到最低。
一千人的隊伍已經選好,除了部分守軍,城內的許多百姓也友情出演。攙扶起著鬚髮皆白的老翁,鐵鉉長揖到地,感激的話在此時都已是多餘。
城頭的守軍不再大罵,而是大哭。一邊哭,一邊幫助同袍將準備好的鐵板吊在城門之上,等待獵物的到來。
守軍乘夜試過鐵板的威力,只要落下去,從外邊根本撞擊不開,或許用炮能砸開,但有燕王在手,城外的燕軍絕不敢這麼做。
萬事俱備,風已漸起,天空中零星飄落細雨。
雨中,燕軍仍忙著掘堤,濟南城門突然大開,上千守軍和百姓相互攙扶,走出城門。
燕軍大營
燕王坐在大帳中,翻看濟南儒生高賢寧的《周公輔成王論》。一邊看一邊點頭,不時誇讚一句文采不錯。看到文中所提的罷兵一事,卻面帶不悅,嗤笑一聲。
仗打了三個月,耗費錢糧兵馬無數。馬上就要攻下城池,這個時候罷兵?當他是腦袋上有坑的朱允炆?
這時,營內突然傳來一片喧譁,燕王皺眉。
“鄭和,外邊怎麼回事?”
一陣腳步聲,鄭和走進帳中,彎腰道:“回王爺,奴婢正要稟報